[实用新型]一种同层预埋式漩流三通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5716.1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0832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4 |
发明(设计)人: | 周毅;李元巽 | 申请(专利权)人: | 周毅 |
主分类号: | F16L41/02 | 分类号: | F16L41/02;F16L55/033;F16L55/02 |
代理公司: | 北京劲创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589 | 代理人: | 张铁兰 |
地址: | 530001 广西壮族自治区***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层预埋式 漩流 三通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同层预埋式漩流三通,包括主管机构,所述主管机构的左侧中间位置安装有侧管机构,所述主管机构的下方安装有预埋机构,所述预埋机构的下方安装有下漩流机构;本实用新型第二入口管、连通管和出口管一体化成型形成主管机构,同时侧管机构与主管机构之间一体化成型,在侧管机构与主管机构一体化成型的过程中,第一入口管的管道中轴线与连通管的管道中轴线垂直,且连接管的管道中轴线与连通管的管道夹角为88.5°的结构设置,这种结构在水流进入连接管时,在曲线位置能够具有一定的缓冲时间,避免水流直接进入连通管中,具有有效消除水塞现象发生以及避免管道内压力波动较大的功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建筑管道结构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同层预埋式漩流三通。
背景技术
同层预埋式漩流三通因其能够有效节省材料以及增加水管的排量等优点,被广泛应用于建筑领域,虽然现有同层预埋式漩流三通的生产工艺正在日渐成熟,但仍有部分不足待改进。
现有技术存在以下问题:现有同层预埋式漩流三通的结构简单,排水噪音大。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同层预埋式漩流三通,具有有效消除水塞现象以及实现静音排水的特点。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同层预埋式漩流三通,包括主管机构,所述主管机构的左侧中间位置安装有侧管机构,所述主管机构的下方安装有预埋机构,所述预埋机构的下方安装有下漩流机构,所述预埋机构和下漩流机构的外侧均连接有环筋;
所述侧管机构包括连接管和第一入口管,其中,所述第一入口管的后端连接有连接管;
所述主管机构包括第二入口管、连通管和出口管,其中,所述连通管的上端连接有第二入口管,且连通管的下端连接有出口管;
所述预埋机构包括保护盖、第一调心件、上管段、凸环、下管段、连接段、保护套、环形配合槽、连接孔、连接座、隔水环和第二调心件,其中,所述上管段的外侧安装有隔水环,且上管段的内侧安装有凸环,所述凸环远离上管段的一侧连接有第二调心件,所述第二调心件远离凸环的一侧连接有第一调心件,所述第一调心件的内侧安装有保护盖,所述上管段的下方连接有下管段,所述下管段的下方连接有连接段,所述连接段的外侧安装有环形配合槽,所述环形配合槽的外侧安装有连接座,所述连接座的底端均匀开设有连接孔,所述上管段、下管段、环形配合槽和连接座的外侧均设置有保护套;
所述下漩流机构包括上连接管、漩流片、漩流管和下连接管,其中,所述上连接管的下方安装有漩流管,所述漩流管的内侧壁安装有若干个漩流片,所述漩流管的下方连接有下连接管。
优选的,所述保护盖包括内环、第一连接架、第二连接架、中间环和外环,其中,所述内环的外侧安装有中间环,所述内环与中间环之间通过第二连接架连接,所述中间环的外侧安装有外环,所述中间环与外环之间通过第一连接架连接。
优选的,所述第二入口管、连通管和出口管依次连接,且第二入口管、连通管和出口管一体化成型形成主管机构。
优选的,所述主管机构上且对应连接管的位置开设有开口,连接管与该开口之间通过曲面过渡连接。
优选的,所述侧管机构与主管机构之间一体化成型。
优选的,所述第一入口管的管道中轴线与连通管的管道中轴线垂直,且连接管的管道中轴线与连通管的管道夹角为88.5°。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周毅,未经周毅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5716.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