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6744.5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555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胡杰 | 申请(专利权)人: | 胡杰 |
主分类号: | E01D19/04 | 分类号: | E01D19/04;E01D101/30 |
代理公司: | 贵阳中新专利商标事务所 52100 | 代理人: | 李龙;朱法恒 |
地址: | 30045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具有 减震 功能 桥梁 支座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涉及桥梁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由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支撑杆组成,所述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一支架的下方和第二支架的上方的两个固定块。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通过在支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块和橡胶减速带,能够使来自桥梁上的震动依次通过减震块和橡胶减速带,进而利用阻尼减震的方法对震动进行衰减,利用上底座和下底座以及弹簧的设置,可以将传力钢块有效地固定在上底座和下底座的中间,从而降低震动对传力钢块的影响,解决了现有的减震效果差,震动对传力钢块的位置影响大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桥梁减震装置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
背景技术
桥梁,一般指架设在江河湖海上,使车辆行人等能顺利通行的构筑物。为适应现代高速发展的交通行业,桥梁亦引申为跨越山涧、不良地质或满足其他交通需要而架设的使通行更加便捷的建筑物,桥梁一般由上部构造、下部结构、支座和附属构造物组成,上部结构又称桥跨结构,是跨越障碍的主要结构,下部结构包括桥台、桥墩和基础,桥梁支座是连接桥梁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的重要组成部分,位于桥梁和桥墩之间,它能将桥梁上部结构承载的荷载和变形可靠地传给桥梁的下部结构,是桥梁的重要传力装置。
现有的桥梁支座为了达到能够在桥梁上减震的目的,采用了橡胶材料包裹中间的传力装置,但是这种方法制造的桥梁支座因为只有橡胶材料的包裹,支座中间无活动缝隙,减震效果较差,并且由于桥梁支座处于桥梁的上部结构和下部结构之间,当水位升高时,可能会淹没桥梁支座,导致桥梁支座中的传力装置变潮湿且被腐蚀,会大大缩减桥梁支座的使用寿命,为此,我们研究发明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解决了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包括支架,所述支架由第一支架、第二支架和支撑杆组成,所述支架上表面的一侧开设有固定螺母,所述支架的内部设置有分别位于第一支架的下方和第二支架的上方的两个固定块,两个所述固定块的中间固定安装有防水挡板,所述固定块的一侧开设有位于支架的上方的螺母,两个所述固定块的一侧都固定安装有减震块,所述减震块的数量为两个,一个所述减震块的下部固定安装有上底座,另一个所述减震块的上部固定安装有下底座,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内部的边缘固定安装有橡胶减震带,所述橡胶减震带的内部固定放置有传力钢块。
可选的,所述上底座的底部设置有弹簧,且上底座通过弹簧与下底座固定连接。
可选的,所述螺母的数量有四个,且螺母的一端位于固定块外部,另一端位于支架的内部。
可选的,所述上底座和下底座的内部边缘均为弧形,所述橡胶减震带的外表面也为弧形且光滑。
可选的,所述支架的形状为矩形,所述固定块、减震块、上底座、下底座、橡胶减震带和传力钢块均为圆柱体。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具备以下有益效果:
1、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通过在支座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减震块和橡胶减速带,能够使来自桥梁上的震动依次通过减震块和橡胶减速带,进而利用阻尼减震的方法对震动进行衰减,利用上底座和下底座以及弹簧的设置,可以将传力钢块有效地固定在上底座和下底座的中间,从而降低震动对传力钢块的影响,解决了现有的减震效果差,震动对传力钢块的位置影响大的问题。
2、该具有减震功能的桥梁支座,通过在桥梁支座的周围设置有防水挡板,能够在水位较高的情况下对水和支座有阻隔的作用,进而达到支座的内部零件进行保护的作用,解决了现有的支座腐蚀严重,寿命较短的问题,此外,还利用在支架的表面上开设有固定的螺母,可以便于对支座进行拆卸和修理,提高了装置的灵活性。
附图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胡杰,未经胡杰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6744.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