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轿厢护脚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09025.9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653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徐兆军;张文欣;张为民;高金尧;孙梅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B13/28 | 分类号: | B66B13/28 |
代理公司: | 杭州君度专利代理事务所(特殊普通合伙) 33240 | 代理人: | 解明铠 |
地址: | 314422 浙江省嘉兴***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轿厢护 脚板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轿厢护脚板装置,包括固定护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护脚板滑动连接的活动护脚板,所述活动护脚板底部设有第一磁板,底坑内位于活动护脚板下方的位置设有与第一磁板相对应的第二磁板,所述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同极相对设置。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护脚板装置,结构简单,强度高,可实现自动伸缩功能,伸缩过程滑动流畅,不易卡顿,适用于浅底坑电梯井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梯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轿厢护脚板装置。
背景技术
电梯轿厢护脚板安装于轿厢地坎的下方,用于防止检修人员或乘客误入井道后受到剪切力的伤害,轿厢护脚板的垂直高度是保证人员安全的重要因素,国标GB7588-2003中要求轿厢护脚板的垂直高度不小于750mm。传统的轿厢护脚板一般固定在轿厢地坎的底部,且为固定不动式安装。在实际使用中,特别是应用于加装电梯时,传统的轿厢护脚板在进入底坑后易与底坑形成干涉。由于在对旧楼加装电梯时,电梯底坑深度因地底管道等设施受限,一般采用浅底坑井道结构,因此无法容纳传统的轿厢护脚板。
实用新型内容
为了解决现有技术存在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轿厢护脚板装置,结构简单,强度高,可实现自动伸缩功能,伸缩过程滑动流畅,不易卡顿,适用于浅底坑电梯井道。
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来实现:一种轿厢护脚板装置,包括固定护脚板以及与所述固定护脚板滑动连接的活动护脚板,所述活动护脚板底部设有第一磁板,底坑内位于活动护脚板下方的位置设有与第一磁板相对应的第二磁板,所述第一磁板和第二磁板同极相对设置。
电梯轿厢在下行至底坑平层的过程中,设置于活动护脚板底部的第一磁板受到位于底坑的第二磁板的排斥力,推动活动护脚板相对固定护脚板滑动上升,实现轿厢护脚板装置的收缩;电梯轿厢从底坑平层向上运行的过程中,随着两磁板之间的距离增加,两者之间的排斥力逐渐减小,在重力的作用下,活动护脚板相对固定护脚板滑动下降,实现轿厢护脚板装置的伸展。
进一步的,还包括:沿活动护脚板竖直移动方向布置的齿条以及与所述齿条相啮合的齿轮,所述齿条固定安装在固定护脚板或者活动护脚板的两侧,相应的齿轮转动安装在活动护脚板或者固定护脚板上;所述齿轮安装在同一转轴上同步转动,轿厢护脚板装置两侧设置齿条、齿轮和转轴这三个传动部件的目的是为了保持活动护脚板两侧在上下滑动的过程中保持同步升降,避免活动护脚板在滑动过程中出现偏载或卡死。
更进一步的,所述安装有齿轮的护脚板两侧固定有轴套,所述转轴通过两轴套转动安装在护脚板上,转轴两侧受力均匀,可实现转轴两侧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转轴与齿轮之间为键连接,防止齿轮产生自由转动,以实现齿轮和转轴的同步转动。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护脚板两侧设有滑套,所述滑套内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延伸的滑槽,所述活动护脚板两侧设有与滑槽相配合的滑块,以实现活动护脚板相对固定护脚板的上下伸缩滑动。
更进一步的,所述滑套上开设有沿其长度方向布置且两端设有封头的定位槽,所述活动护脚板两侧的顶部固定设有止动杆,所述止动杆的端部卡入定位槽中随活动护脚板的上下滑动而滑动,以保持活动护脚板的展开状态和限制活动护脚板过度收缩。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护脚板两侧和活动护脚板两侧均设有折弯板,所述滑套和滑块分别设置在相应的护脚板折弯板上,可减小轿厢护脚板装置两侧在受到外力时的形变。
进一步的,所述滑槽为燕尾槽或T型槽,可保证滑块在滑槽内顺畅滑动,不易脱轨,稳定性强。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护脚板一侧的底部设有检测活动护脚板是否处于展开状态的安全检测开关。
本实用新型提供的轿厢护脚板装置具有以下有益效果:在电梯轿厢出入底坑平层时可实现轿厢护脚板装置的自动伸缩,无需电动设备,成本低,稳定性好,不仅符合电梯轿厢护脚板的基本要求,还满足了浅底坑要求,避免撞击底坑对轿厢护脚板装置造成损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未经浙江西子重工机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09025.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