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0236.4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2355185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1-15 |
发明(设计)人: | 胡晨曦;唐玲莉;杨兴宇;范仕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四川大学锦城学院 |
主分类号: | B65F1/14 | 分类号: | B65F1/14;B65F1/00 |
代理公司: | 成都时誉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51250 | 代理人: | 王杰 |
地址: | 610000 ***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智能 垃圾 分类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分类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分类垃圾箱,包括垃圾箱体,检测装置、感应装置与输送装置,输送装置设置在垃圾箱体与垂直板之间,检测装置设置在输送装置下方,检测装置检测垃圾的种类,对应的垃圾箱体的进口打开,输送装置将垃圾运送到进口打开的垃圾箱体前方,通过输送装置上的第一电机和伸缩杆将带孔活动板一端翘起,垃圾沿着带孔活动板滑入垃圾箱内,本实用新型能够将检测过的垃圾自动投放入相应的垃圾箱,方便用户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垃圾分类领域,具体为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
背景技术
当今我国垃圾分类回收与处理形式非常严峻,我国垃圾处理缺口率高达67%。国务院发布了关于《生活垃圾分类制度实施方案》的通知,46个城市将实施生活垃圾强制分类。实现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已迫在眉睫。解决垃圾分类回收处理和资源循环利用的根本方法是将垃圾从源头进行分类回收。可是人们缺乏垃圾分类知识,渴望垃圾分类但又不会垃圾分类,现有技术通过在入口处设置若干个红外测距传感器与电容式传感器对垃圾进行分类,通过检测垃圾种类打开相应的垃圾箱的入口板,然后人将垃圾投进去,但是这种垃圾分类需要人们一个一个检测垃圾的种类,再将垃圾一个个从错误的入口处放入正确的入口处,导致投放不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用于解决现有技术的智能分类垃圾箱需要人们一个一个检测垃圾的种类后,再将垃圾一个个从错误的入口放入正确的入口,导致用户投放垃圾不方便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智能垃圾分类箱,包括垃圾箱体,若干所述垃圾箱体位于同一水平面设置,若干所述垃圾箱体设置有进口,所述进口处设置有感应装置,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进口铰接,所述感应装置与所述垃圾箱体的内壁通过转动装置连接,所述垃圾箱体顶部设置有平行板,所述平行板的一侧超出所述开口并延伸,所述垃圾箱体的开口一侧设置有垂直板,所述垂直板与所述平行板超出所述开口的一侧垂直连接,所述垂直板上设置有入口,所述入口与所述进口对应设置,所述垂直板与所述垃圾箱体之间设置有输送装置,所述输送装置包括转辊,所述转辊一端设置在所述垂直板的侧壁上,所述转辊另一端设置在所述垃圾箱体的侧壁上,所述转辊靠近所述垂直板一端设置有第一转动条,所述转辊靠近所述垃圾箱体一端设置有第二转动条,所述第一转动条上设置有第一固定块,所述第一固定块上设置有第一电机,所述第一电机的输出端连接有伸缩杆,所述第二转动条上设置有第二固定块,所述第二固定块与带孔活动板一端铰接,所述带孔活动板另一端与所述伸缩杆连接,所述开口处朝向第二固定块设置有导引板,所述第二固定块底部设置有凹槽,所述导引板一端与所述开口底部侧壁连接,所述导引板另一端插入所述凹槽内,所述导引板与所述凹槽侧壁不接触,所述垂直板外侧壁设置有第二电机,所述第二电机的输出端与所述转辊连接,所述输送装置下方设置有检测装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居民将一件垃圾通过垂直板入口处放置到带孔活动板上,通过感应装置与检测装置进行检测和信息配对,与该垃圾种类对应的垃圾箱的进口在转动装置的作用下打开,第二电机启动,第二电机带动转辊转动,转辊上的第一转动条与第二转动条随之转动,带动第一固定块与第二固定块以及带孔活动板转动,将垃圾运送到对应的打开进口的垃圾箱的位置,然后第一电机启动,使得伸缩杆向上推动带孔活动板一端翘起,带孔活动板上的垃圾就滑入到对应的垃圾进口,其中导引板的设置使得第二固定块与所述垃圾进口之间没有缝隙,防止垃圾从带孔活动板滑下的时候落入第二固定块与所述垃圾箱之间。
优选的,所述凹槽开口斜向下设置,所述导引板斜向上设置。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能够防止垃圾在导引板上有残留。
优选的,所述第一固定块设置为两个,两个所述第一固定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带孔活动板两侧底部。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两个第一固定块分别设置在所述带孔活动板的两端下方,使得第一固定块的上的伸缩杆在推动带孔活动板翘起的时候,带孔活动板更加平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四川大学锦城学院,未经四川大学锦城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02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超静音大功率的染色摇头灯
- 下一篇:一种全自动硫化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