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阵列式微透析探针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1767.5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326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张大新 | 申请(专利权)人: | 东莞市奥瑞康精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B10/00 | 分类号: | A61B10/00 |
代理公司: | 深圳科湾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44585 | 代理人: | 钟斌 |
地址: | 52300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阵列 式微 透析 探针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阵列式微透析探针,其结构包括基座、入液毛细管、出液毛细管、微透析探针、联接管、高分子中空纤维膜和固定装置,本实用新型通过在基座外侧安装了一个固定装置,固定装置左右两侧设置有固定夹板,在使用时,通过旋转固定装置顶部的旋钮对基座的位置进行调节,便于对实验生物的实验位置进行对应,然后微透析探针扎入至实验生物的头部内,然后旋转固定装置两侧固定夹具的旋钮,使固定夹具内侧的夹具向内推进,对实验生物的头部进行夹紧固定,增加对基座的固定效果,即增加对微透析探针的固定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微透析探针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阵列式微透析探针。
背景技术
微透析装置是以小分子和水能通过半透膜,顺浓度梯度进行扩散而大分子物质不能透过半透膜为基础而设计的一种化学物质采样装置,该技术应用于监测体内化学微环境变化和药物作用机理的研究,为了获得较高的探针回收率,一般可采用增加透析膜长度和降低灌注流速的方法,对于小实验动物如大鼠、小鼠等,其部分脑部结构如下丘脑等在垂直方向上几何尺寸较小,能容纳的探针膜的有效长度有限,因此需要一种阵列式微透析探针,增加探针对内源性神经递质或外源性的药理活性物质的回收率,增加透析液分析的可检测性。
现有的阵列式微透析探针通过基座对微透析探针进行固定,在使用时,通过将微透析探针扎入实验生物内,然后将基座通过胶带或绑带与实验生物进行固定,对固定效果差,容易导致基座轻易移动。
实用新型内容
(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不足,现提出一种阵列式微透析探针,解决了现有技术将基座通过胶带或绑带与实验生物进行固定,对固定效果差,容易导致基座轻易移动的问题。
(二)技术方案
本实用新型通过如下技术方案实现:本实用新型提出了一种阵列式微透析探针,包括基座,所述基座顶端左右两侧分别连接有入液毛细管和出液毛细管,所述基座底端固定有四根微透析探针,且四根微透析探针之间通过联接管进行连接,所述微透析探针底部设置有高分子中空纤维膜,所述基座外侧通过螺栓与固定装置相互锁固;所述微透析探针设置有四根,且等距并列设置;所述固定装置的内部最大宽度为十五厘米。
进一步的,所述固定装置由滑动管、套管、光杆、丝杆、支撑轴承、第一旋钮、第一固定夹板和第二固定夹板组成,所述滑动管套接在光杆,且沿光杆进行左右滑动,所述套管套接在丝杆外侧,且与丝杆进行螺纹连接,所述丝杆外侧左右两侧分别插接有支撑轴承,且丝杆右端与第一旋钮相互插接,所述支撑轴承和光杆底端左右两侧分别与第一固定夹板和第二固定夹板相互焊接,所述基座嵌入在滑动管和套管之间,且通过螺栓分别与滑动管和套管相互锁固。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夹板由支撑板、螺杆、第二旋钮、轴座、夹板、橡胶垫和导杆组成,所述螺杆左端横向贯穿支撑板中部与轴座相互插接,且螺杆与支撑板圆心处进行螺纹连接,所述螺杆右端与第二旋钮相互插接,所述轴座左端通过螺栓与夹板相互锁固,所述夹板左侧粘接有橡胶垫,所述夹板右侧顶部通过螺栓与导杆相互锁固,且导杆右端贯穿支撑板,所述支撑板顶端前后两侧分别与光杆和支撑轴承相互焊接。
进一步的,所述第一固定夹板和第二固定夹板结构一致,且呈左右对称设置。
进一步的,所述光杆表面呈光滑状,且滑动管内壁与光杆贴合。
进一步的,所述支撑板底端设置有向内突进的凸块,且凸块顶部向下呈四十五度角倾斜。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的厚度为0.5CM,且内侧设置有防滑纹路。
进一步的,所述滑动管和套管均采用不锈钢材质制成。
进一步的,所述橡胶垫采用天然橡胶材质。
(三)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相对于现有技术,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东莞市奥瑞康精工有限公司,未经东莞市奥瑞康精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1767.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