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低温环控装置、机载光电设备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2647.7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6444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26 |
发明(设计)人: | 贲畅;杜叶宣;陈晓露;蔡彦博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G05D23/24 | 分类号: | G05D23/24 |
代理公司: | 工业和信息化部电子专利中心 11010 | 代理人: | 田卫平 |
地址: | 100015***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低温 装置 机载 光电 设备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低温环控装置、机载光电设备。低温环控装置,包括:加热器,设于机载光电设备的待加热区域;热敏电阻,靠近待加热区域设置,以检测待加热区域的温度;加热控制板,与热敏电阻、加热器均电连接,加热控制板用于根据热敏电阻的检测值控制加热器的工作状态;当待加热区域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加热控制板控制加热器对待加热区域加热;当待加热区域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加热控制板控制加热器停止对待加热区域加热。采用本实用新型,能够通过简单的工艺形式,保证机载光电设备内部的温度维持在能够正常工作的范围之内,有效的解决了机载光电设备低温环境适应性的问题,对机载条件下的低温环控设计技术有较大的贡献。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机载光电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低温环控装置、机载光电设备。
背景技术
随着光电侦察技术的发展,机载光电设备的应用范围已经由最初的侦察监视,逐步向远程告警/预警、快速打击、无人作战等需求方向拓展,在抗灾搜救、海事救援、渔业资源保护、地理遥感等领域发挥重要作用。
机载光电设备在设计时,既要保证整个设备功能性能指标满足要求,也要兼顾设备的环境适应性,保证设备在非常温的环境中能够可靠稳定的工作,因此设备内部的环境温度控制是设计研发的关键内容之一。
通常机载光电设备要求低温环境适应性温度为-55℃,而在-55℃的低温时,设备内部的部分组件会出现性能下降或者工作不稳定的情况,若要保证设备在低温环境下能正常稳定的工作,在设备内部必须采取一定的低温环控措施。
目前传统的低温加热方式有采用热导线加热、采用半导体制冷/加热、红外加热和采用风道加热几种。采用热导线加热的方法是在对低温敏感的器件覆盖的加热区域内布置加热导线,通过导线加电发热来加热器件。该方法由于涉及在加热区域进行布线,工艺较为复杂、难度较大,而且导线难以固定,拆装难度较大,不适合工程应用。采用半导体制冷/加热的方法又叫温差电制冷,是建立在珀尔贴效应基础上的一种制冷/加热方法。半导体制冷/加热器由电堆、冷却板和散热板组成,半导体制冷/加热器体积相对较大,在机载光电设备对体积、重量要求苛刻的前提下,该方法的应用空间较小。红外加热的方法主要应用远红外技术,红外加热通过辐射,远距离来加热器件,其加热面积相对较大,加热区域不易控制。采用风道加热的方法是指在低温工况下,对埋于风道内的电加热装置通电,使风道内气体加热,并通过风机被输送到舱内,释放热量使环境温度升高。气体在放出热量后温度降低,进入回风通道,继续被电加热装置加热,周而复始。但是,由于机载设备在高空中进行工作,高空环境中空气稀薄,使用风道加热的方法效率较低,难以满足使用需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供一种低温环控装置、机载光电设备,用以解决现有技术中机载光电设备低温加热方式工艺复杂、效率低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提出一种机载光电设备的低温环控装置,包括:
加热器,设于所述机载光电设备的待加热区域;
热敏电阻,靠近所述待加热区域设置,以检测所述待加热区域的温度;
加热控制板,与所述热敏电阻、所述加热器均电连接,所述加热控制板用于根据所述热敏电阻的检测值控制所述加热器的工作状态;
当所述待加热区域的温度低于第一预设温度,所述加热控制板控制所述加热器对所述待加热区域加热;当所述待加热区域的温度高于第二预设温度,所述加热控制板控制所述加热器停止对所述待加热区域加热。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第一预设温度小于所述第二预设温度。
在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中,所述第一预设温度为-18℃,所述第二预设温度为-12℃。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些实施例,所述加热控制板包括:
低温基准电路,用于产生与所述第一预设温度相对应的第一预设电压;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未经中国电子科技集团公司第十一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2647.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