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2751.6 | 申请日: | 2019-11-20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9354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付宏勋;张子峰;赵强;吕春毅;李亚龙;陈小霞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C7/00 | 分类号: | B60C7/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55086 山东省淄博***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拱形 结构 充气 轮胎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涉及轮胎领域。沿径向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胎冠、支撑总承部、轮毂贴合套;所述胎冠由外至内依次包括胎面、冠带层、#1支撑层和#2支撑层;所述支撑总承部主要包括内拱形辐板、外拱形辐板、圆柱分载体、连接辐板、弧形加强辐板;所述胎冠采用压模硫化的工艺方法和所述支撑总承部粘结在一起;所述支撑总承部和所述轮毂贴合套直接采用高模量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浇注成形,具有橡胶弹性的同时亦具有塑料的强度。本实用新型所述的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通过采用特殊结构的支撑总承部,在提高轮胎承载能力的同时,进一步提高轮胎抗震的能力,能够显著的提高汽车行驶的舒适性能。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轮胎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能够有效抗震和承载能力大的非充气轮胎。
背景技术
自充气轮胎诞生以来,其低能量损失、低接触压力、低刚度等优势决定了其在汽车轮胎发展史上长时间占据着主流的地位,先后相继诞生了无内胎轮胎、子午线轮胎、跑气保用轮胎等多种新技术,但是不可避免的是,它们都需要依靠空气支撑车辆的重量和增加轮胎弹性,由于轮胎是车辆和地面接触的唯一的部分,如何保证轮胎的稳定性是保证整个汽车安全行驶的关键,但随着汽车产业的高速发展,传统的充气轮胎在可靠性、耐用性、维护性等方面的弊端日益显露出来,漏气、爆胎、橡胶材料的磨损以及轮胎气压的不稳定都成为人们广泛关注的安全隐患,由这些因素所导致的交通事故每年都占有很高的比列;另外在军事领域,传统的充气轮胎适应战场多变环境的能力差,不能很好地满足特种作战车辆的需要;为了避免这些传统充气轮胎所具有的缺陷,发展新型的非充气轮胎开始受到广泛关注。
2005年,米其林公司率先提出Tweel非充气轮胎,它包括轮毂、聚氨酯轮辐、剪切带和胎面胶等,从此拉开了对非充气轮胎研究的序幕。采用新型材料的非充气轮胎不再依靠空气作为支撑体,具有了防扎、防爆的性能的同时其在安全性、稳定性、承载性等方面的优势显著,并且能够很好的满足了一些特种车辆的使用需求,但是在如何有效提高承载能力,有效的减轻震动,提高行驶舒适性的方面还存在明显的不足,这也是其目前难以广泛应用在普通乘用车领域的一大障碍。
通过查阅相关资料发现,拱形结构能够实现减震的同时具有很好的承载能力,例如赵州桥在主拱的两端分别设计有一大一小两个拱形结构,有效的分担了桥面的压力,经历了一千多年,依然屹立不倒;保存至今古罗马斗兽场同样采用大拱、小拱叠加的建筑风格。这两个古建筑的建筑理念为本实用新型提供了重要思路。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上述所提到的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在防扎、防爆和有效提升承载能力的同时也进一步提升了轮胎的减震性能。
本实用新型是通过以下技术手段实现上述技术目的。
一种拱形结构非充气轮胎沿径向由外到内依次包括胎冠、支撑总承部、轮毂贴合套;所述胎冠主要包括胎面、冠带层、#1支撑层和#2支撑层;所述支撑总承部主要包括内拱形辐板、外拱形辐板、圆柱分载体、连接辐板、弧形加强辐板。
所述胎面采用胎面胶制成,胎面胶采用NR、IR、BR、SBR四元共混胎面胶,提高轮胎的耐磨耗性、耐刺扎性、耐热性。
所述冠带层以尼龙为材料,所述#1支撑层和所述#2支撑层以钢丝为材料,分层嵌入所述胎冠中。
所述胎冠采用压模硫化的工艺和所述支撑总承部很好的粘结在一起。
所述支撑总承部和所述轮毂贴合套直接采用高模量热塑性聚氨酯材料浇注成形为一体,所述支撑总承部内拱形辐板作为第一受力承载单元直接和所述轮毂贴合套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理工大学,未经山东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275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运动服内外层可拆分式透气网面结构
- 下一篇:一种同步带改链传动开槽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