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密度连接器组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7433.9 | 申请日: | 2019-11-1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070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乔云龙;邵吉特·班杜;李国豪;陈伟森 | 申请(专利权)人: | 3M创新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3/502 | 分类号: | H01R13/502;H01R13/516;H01R13/60;H01R12/51;H01R12/57;H05K1/11 |
代理公司: | 中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责任公司 11021 | 代理人: | 周晨 |
地址: | 美国明*** | 国省代码: | 暂无信息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高密度 连接器 组件 | ||
1.一种连接器组件,其特征在于,所述连接器组件包括:
外壳,所述外壳包括彼此组装并在其间限定外壳腔体的外壳顶部部分和外壳底部部分;
电路板,所述电路板设置在所述外壳腔体中,并且包括:
上表面和相反的下表面;
前边缘和与所述前边缘相反的后边缘;
多个导电前焊盘,所述多个导电前焊盘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邻近所述前边缘;和
多个导电后焊盘,所述多个导电后焊盘设置在所述上表面和所述下表面上,邻近所述后边缘,并且电连接到所述导电前焊盘,所述导电后焊盘形成设置在所述上表面上的第一排后焊盘、第二排后焊盘和第三排后焊盘和设置在所述下表面上的第四排后焊盘,所述第二排后焊盘设置在所述第一排后焊盘和所述第三排后焊盘之间,所述第一排后焊盘和所述第三排后焊盘分别设置成更靠近和更远离所述电路板的后边缘;
第一电缆、第二电缆、第三电缆、第四电缆,所述第一电缆、所述第二电缆、所述第三电缆、所述第四电缆包括多个导体,所述第一电缆、所述第二电缆、所述第三电缆、所述第四电缆的所述导体的未绝缘前端分别终止于所述第一排后焊盘、第二排后焊盘、第三排后焊盘、第四排后焊盘中的对应的后焊盘,每个导体的所述前端包括第一预成型的弯曲部,所述第一预成型的弯曲部包括大致直的未绝缘的第一前端部分和大致直的未绝缘的第二前端部分,所述第一前端部分和所述第二前端部分在大致扁平的接合部处连接,所述第一前端部分大致平行于对应的后焊盘并且焊接到所述对应的后焊盘,所述第二前端部分与所述第一前端部分形成大于约90度的第一角。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大致扁平的接合部包括至少一个大致平坦的表面。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大致扁平的接合部包括沿大致直的线彼此相交的第一大致平坦的表面和第二大致平坦的表面。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至少一根电缆的至少一个导体的所述未绝缘前端进一步包括第二预成型的弯曲部,所述第二预成型的弯曲部包括大致直的未绝缘的第一前端部分和大致直的未绝缘的第二前端部分,所述第一前端部分和所述第二前端部分在大致扁平的接合部处连接,所述第一前端部分和所述第二前端部分之间形成大于约90度的第二角。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至少一根电缆的至少一个导体的邻近所述未绝缘前端的绝缘部分包括绝缘的预成型的弯曲部,所述绝缘的预成型的弯曲部包括大致直的绝缘的第一部分和大致直的绝缘的第二部分,所述第一部分和所述第二部分之间形成大于约90度的第三角。
6.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外壳顶部部分包括前部分,所述前部分从相对于所述前部分升高的中间部分延伸,所述中间部分限定形成在所述中间部分的外表面中、并位于每个侧面上的第一凹陷部,每个第一凹陷部被构造成接收并容纳组装到所述外壳的拉环的弹簧构件,使得当所述拉环被组装到所述外壳并且所述拉环的所述弹簧构件设置在所述第一凹陷部中时,在所述拉环的操作部分延伸到所述外壳的后面并超出所述外壳、并且被定向为在所述第一电缆、第二电缆、第三电缆、第四电缆上方的侧平面视图中,所述弹簧构件在所述第一电缆、所述第二电缆、所述第三电缆、所述第四电缆上方。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外壳顶部部分包括中间部分,所述中间部分设置在前部分和后部分之间并且相对于所述前部分和所述后部分升高,使得当拉环被组装到所述外壳时,所述拉环的一部分靠在所述后部分的顶表面上并且被构造成抵靠所述顶表面并相对于所述顶表面来回滑动。
8.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组件为四通道小型可插拔连接器组件。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连接器组件,其中,所述连接器组件为四通道小型可插拔双密度连接器组件。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3M创新有限公司,未经3M创新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7433.9/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