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17895.0 | 申请日: | 2019-11-1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8949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6-30 |
发明(设计)人: | 仝泽彬;林邦;顾凡 | 申请(专利权)人: | 爱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G02F1/153 | 分类号: | G02F1/153;G02F1/161;G02F1/155;G02F1/157;B60R1/08 |
代理公司: | 宁波甬致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3228 | 代理人: | 胡芳均 |
地址: | 200444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边框 变色 后视镜 结构 | ||
1.一种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包括有在表面上涂有ITO膜层(11)的第一玻璃基片(1)和在表面上涂有反射导电层(21)的第二玻璃基片(2),在涂有ITO膜层(11)一面的第一玻璃基片(1)周边上涂有导电遮挡层(12),并在第一玻璃基片下部涂有导电遮挡层的周边上涂有将导电遮挡层(12)覆盖的不导电遮挡层(13),在涂有反射导电层(21)一面的第二玻璃基片(2)的上部周边上涂有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通过周边的导电胶(3)将第一玻璃基片(1)与第二玻璃基片(2)相互粘接固定在一起,第一玻璃基片(1)上的ITO膜层(11)与第二玻璃基片(2)的反射导电层(21)之间与周边的导电胶(3)围成能灌注电致变色液的腔体(4),在粘接而成的两块玻璃基片的上下两端固定用于导电的金属箔(5)而形成无边框镜体,其特征在于:在无边框镜体左端上设置有电致变色液通过吸取或压注的方式进入到腔体中的进液开口(31),在无边框镜体右端上设置有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4)后流出的出液开口(32),所述不导电遮挡层(13)的左端顶面与进液开口(31)的底面相平齐,所述不导电遮挡层(13)的右端顶面与出液开口(32)的底面相平齐,而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的左端底面与进液开口(31)的顶面相平齐,而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的右端底面与出液开口(32)的顶面相平齐,当电致变色液充满腔体(4)后在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处分别设置有能对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进行封口的胶体(33)。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为水平等高地位于无边框镜体的左右两端上。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为对称设置于无边框镜体的左右两端上。
4.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进液开口(31)的直径为0.5~2.0mm,所述出液开口(32)的直径为1.6~2.2mm。
5.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用于对进液开口(31)和出液开口(32)进行封口的胶体(33)为UV胶。
6.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玻璃基片(1)和第二玻璃基片(2)的投影面的上边、下边、左边和右边分别为四角为圆弧形的梯形结构,所述进液开口(31)位于玻璃基片左端梯形边的中下部位置,而所述出液开口(32)位于玻璃壳体右端梯形边的中下部位置。
7.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导电遮挡层(12)的宽度为5~6mm,所述不导电遮挡层(13)的宽度为3.5~4.5mm,所述第二不导电遮挡层(23)的宽度为3.5~4.5mm。
8.根据权利要求1至3中任一所述的无边框电致变色后视镜结构,其特征在于:所述金属箔(5)为铜箔,上端的铜箔与围成腔体(4)上边的导电胶(3)粘接固定在一起,下端的铜箔与围成腔体(4)下边的导电胶(3)粘接固定在一起。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爱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未经爱卓智能科技(上海)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17895.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体化双通道阀以及电池盖板
- 下一篇:一种壁挂式半导体双功能电壁挂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