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动化仪表计算机用通风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0541.1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2446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3 |
发明(设计)人: | 陈松旭;王德志 | 申请(专利权)人: | 陈松旭 |
主分类号: | G06F1/20 | 分类号: | G06F1/20;G06F1/18 |
代理公司: | 西安汇智创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61247 | 代理人: | 李彦 |
地址: | 151100 黑龙江省*** | 国省代码: | 黑龙江;2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动化 仪表 计算机 通风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动化仪表计算机用通风结构,包括机箱本体,机箱本体底部上设有腔室,机箱本体靠近下端的右侧壁上设有通槽,腔室与通槽连通设置,腔室内设有第一通风件,通槽内设有第一散热件,第一通风件与第一散热件连通设置,机箱本体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散热件,机箱本体顶面上设置有第二通风件。本实用新型通过微型负压风机经由通槽、连接管和导管,配合微型散热扇和通孔对机箱本体进行快速通风散热,有效提升机箱本体的散热效果,避免机箱本体内部元件过热而受损,通过通槽内固定安装的第一防尘网配合第二凹槽内插设的第二防尘网,有效防止灰尘进入机箱本体内,避免灰尘堆积影响计算机的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计算机通风结构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自动化仪表计算机用通风结构。
背景技术
计算机技术正在逐步融入日常生活以及各个行业生产中,相比于传统模式,现阶段的很多仪器仪表等都是建立于自动化的基础上,通过运用自动化的仪表仪器密切结合计算机技术,在二者相互融合的前提下提升测量精确度,使得计算机技术能够简化整个生产流程,全方位的提升生产实效。
现有的结合自动化仪表的计算机在实际应用中,由于计算机需要不间断处理仪表数据,工作过程中机箱内会产生大量的热量,如果不及时对机箱进行散热,很容易导致计算机过热而受损,现提出一种自动化仪表计算机用通风结构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出一种自动化仪表计算机用通风结构,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不能对自动化仪表计算机进行快速高效散热的问题。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采用了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自动化仪表计算机用通风结构,包括机箱本体,所述机箱本体底部上设有腔室,所述机箱本体靠近下端的右侧壁上设有通槽,所述腔室与通槽连通设置,所述腔室内设有第一通风件,所述通槽内设有第一散热件,所述第一通风件与第一散热件连通设置,所述机箱本体右侧内壁上设有第二散热件,所述机箱本体顶面上设置有第二通风件。
优选地,所述第一通风件包括设置于腔室顶面上的至少一个开口,所述开口与机箱本体连通设置,所述开口内固定贯穿插设有导管,所述导管位于腔室内的一端连通设置有同一根连接管,所述连接管与第一散热件连通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一散热件包括固定安装于通槽内的微型负压风机和第一防尘网,所述连接管远离腔室的一端与微型负压风机的输出端连通设置,所述第一防尘网靠近机箱本体的右端侧壁设置。
优选地,所述第二散热件包括设置于机箱本体右侧内壁上的至少一个第一凹槽,所述第一凹槽靠近机箱本体右侧壁的内壁上固定连接有微型散热扇。
优选地,所述第二通风件包括设置于机箱本体上端的第二凹槽,所述第二凹槽的底部上设有均匀分布的至少一个通孔,所述通孔与机箱本体连通设置,所述第二凹槽内插设有第二防尘网。
优选地,所述第二防尘网靠近四周侧壁的下端固定连接有环形磁块,所述环形磁块的下端与第二凹槽的底部相抵接触。
本实用新型与现有技术相比,其有益效果为:
1、通过微型负压风机经由通槽、连接管和导管,配合微型散热扇和通孔对机箱本体进行快速通风散热,有效提升机箱本体的散热效果,避免机箱本体内部元件过热而受损。
2、通过通槽内固定安装的第一防尘网配合第二凹槽内插设的第二防尘网,有效防止灰尘进入机箱本体内,避免灰尘堆积影响计算机的使用。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提出的一种自动化仪表计算机用通风结构的透视示意图;
图2为图1中A处的局部放大图;
图3为图1中B处的局部放大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陈松旭,未经陈松旭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054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