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5232.3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18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陈方;傅强;贾龙洋;於明明;蔡晓军;谢雪;姚莉;诸晨琳 | 申请(专利权)人: | 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N7/00 | 分类号: | A61N7/00;A61N7/02 |
代理公司: | 上海一平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266 | 代理人: | 徐迅;祝莲君 |
地址: | 200233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穿戴 柔性 超声 尿道 瘢痕 治疗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所述治疗仪包括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和控制端。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采用硅胶材料制成,其中分布有晶片,所述晶片用于在接收到控制端的激励信号时向皮肤表面发射超声波。本实用新型治疗仪在使用时只需将贴片式柔性超声探头贴合于患者阴茎腹侧皮肤表面,并通过控制端设置超声的功率和频率,使用方便,无辐射,无痛感,无副作用。本实用新型解决了超声贴附于阴茎的技术难题,将低频超声技术应用于尿道瘢痕的治疗,属于新领域的技术扩展,有望解决临床上尿道瘢痕的预防和治疗的难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穿戴柔性超声尿道瘢痕治疗仪,属于泌尿外科术后瘢痕治疗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尿道瘢痕的形成是一个多因素共同作用的结果。促纤维化蛋白TGF-β是目前已知与瘢痕形成关系最密切、最有代表性的生长因子。炎症、基质金属蛋白酶MMP等因素也在瘢痕形成过程中发挥着重要的作用。尿道手术后尿道瘢痕的形成是常见的并发症,常常影响尿道患者的术后康复,并且也一直是泌尿外科医生面临的十分棘手的问题。
目前临床上尿道瘢痕及尿道狭窄的治疗方法主要包括手术治疗及药物治疗。传统的尿道扩张术不仅痛苦大,而且难以治愈。开放性手术包括尿道瘢痕段切除、经尿道瘢痕旋切内成形术等,治疗成本高,手术创伤大,并发症较多,如阳痿、阴茎下弯等,且术后易发生再狭窄的问题。
随着尿道腔内技术的发展,内镜下冷刀尿道狭窄内切开术、瘢痕汽化电切、双极等离子尿道内切开及尿道瘢痕电切除术、输尿管镜直视下钬激光切开术等多种新方法的使用使得手术效果逐步提高,但每种方法都有其局限性,例如:内镜下尿道内冷刀切开只能放射状切开,不能切除瘢痕组织和很好止血,术后远期效果差,复发率较高;单极高频电刀能切除瘢痕组织,创面整齐,但其温度高,产生较深的热辐射,对尿道周围组织会造成不同程度的热损伤,组织易发生坏死,形成新的纤维瘢痕组织;输尿管镜直视下钬激光切开术仅适用于狭窄较轻的病例,对狭窄段较长且严重病例则难以达到解除梗阻、通畅尿道的目的。目前手术治疗的成功率仍大约保持在75%左右,且容易陷入再手术-再狭窄的怪圈,而且术后常需结合多次尿道扩张术。
治疗尿道瘢痕的药物主要包括曲安奈德、维拉帕米、透明质酸等,药物治疗虽有一定的效果,但常作为手术后的辅助治疗,难以单独发挥良好的作用。药物瘢痕内注射的方法在操作上有一定的难度,而且多次注射会增加病人的痛苦。
尿道瘢痕现有的常用治疗手段为术后定期尿道扩张以防止尿道狭窄,严重狭窄则要通过切开尿道去除瘢痕组织。
近年来研究表明,超声具有促进血管化、抗炎、抗纤维化、抗包膜挛缩、抑制TGF-β表达、促进MMP表达等作用。低频超声具有抗炎作用,而早期炎症反应是瘢痕形成的重要原因。低频超声能够促进促纤维化蛋白TGF-β1的表达下降、抗纤维化蛋白MMP2的表达升高,可以显著地抗纤维化,因此可以抑制瘢痕的形成。此外低频超声可刺激血管生长因子的释放,从而加速血管的生成和伤口愈合。然而当前并没有对超声用于尿道瘢痕的防治作用的报道。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未经上海市第六人民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5232.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