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新型磁混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8301.6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112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李萌;王子强;李双;陈倩;韩少科 | 申请(专利权)人: | 北京新林水务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9/12 | 分类号: | C02F9/12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85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磁混凝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新型磁混凝装置,包括吸附区、混凝区、絮凝区、配水区、沉淀区、进水总管、硅藻土投加管、磁粉投加管、PAC混凝剂投加管、PAM絮凝剂投加管、磁粉再生管、磁粉回流管、污泥排放管、硅藻土混合搅拌机、混凝搅拌机、絮凝搅拌机、刮泥机、磁粉回流泵、高速剪切机、磁分离机。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装置内部反应时间短,占地面积小,能有效去除磷、降悬浮物等污染物,并且利用藻土独特的微孔结构及优良的吸附性能,增强了其降COD、BOD、氨氮、色度等污染指标的功能,并达到系统优化增效的目的。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到水处理领域,具体到一种新型磁混凝装置。
背景技术
磁混凝技术是一种新型高效固液分离的方法,以接触絮凝为基础,通过在混凝过程中投加磁粉,使其在混凝过程中成为成核物质,利用其较大的吸附能力吸附聚集胶体颗粒一级其他细小颗粒物质,形成较大的致密絮团,并利用器高密度特性使絮团具有较好的沉淀特性,从而实现高效固液分离。本工艺与传统絮凝沉淀工艺相比,具有絮体沉降性能好,占地面积少的优点。
环保行业污水排放标准的不断提高,老旧污水厂均面临着污水设施的扩容、提标改造,然而工程实施过程中最大的障碍便是占地问题,因此环保行业急需多功能、高效、节省占地的新型污水深度处理工艺。
硅藻土作为一种矿产资源,具有独特的微孔结构及优良的吸附性能,作为助滤剂广泛应用于游泳池水、景观水、温泉水、小型污水处理设备等净化处理,在降COD、BOD、氨氮、色度等污染指标上取得了较好处理效果。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一种新型磁混凝装置,该装置主要包括主体结构、工艺管路、搅拌设备、污泥浓缩设备、磁粉回收设备。其特征在于主体结构主要包括吸附区(R1)、混凝区(R2)、絮凝区(R3)、配水区(R4)、沉淀区(R5),工艺管路主要包括进水总管(P1)、硅藻土投加管(P2)、磁粉投加管(P3)、PAC混凝剂投加管(P4)、PAM絮凝剂投加管(P5)、磁粉再生管(P6)、磁粉回流管(P7)、污泥排放管(P 8),搅拌设备主要包括硅藻土混合搅拌机(E1)、混凝搅拌机(E2)、E3-絮凝搅拌机,污泥浓缩设备为刮泥机(E4),磁粉回收设备主要包括磁粉回流泵(E5)、高速剪切机(E6)、磁分离机(E7)。
所述吸附区内连通进水总管、硅藻土投加管,并装有硅藻土混合搅拌机。进水总管从吸附区上部通至吸附区底部,硅藻土投加管将硅藻土投至吸附区底部,利用硅藻土混合搅拌机进行搅拌,使硅藻土与废水充分接触,吸附废水中的有机物,混合废水折流上升,从吸附区上端溢流口进入到混凝区。
所述混凝区内接入磁粉再生管、磁粉投加管、PAC混凝剂投加管,并分别把相应药剂投至混凝区上端,利用混凝搅拌机充分搅拌混合,使硅藻土、悬浮物与PAC混凝剂发生吸附、碰撞反应,并向下流,通过混凝区底部过流洞流至絮凝区。
所述絮凝区内接入PAM絮凝剂投加管,并深入絮凝区底部,与混凝后废水混合,逐渐形成大絮团,从上部溢流至配水区,从底部挡流板进入沉淀区。
所述沉淀区采用斜板沉淀技术,并装有刮泥机,废水在沉淀区内实现快速泥水分离,清水通过上部溢流堰收集排出,污泥沉至沉淀区底部,利用刮泥机收集至沉淀区泥斗内,并液压至磁粉再生管,利用磁粉回流泵泵至磁粉回收设备。
所述磁粉回收设备主要包含磁粉回流泵、高速剪切机(E6)、磁分离机(E7)。磁粉回流泵将混合污泥泵至高速剪切机,利用高速离心力及切割作用将絮体打散后送至磁分离机,实现磁粉与SS、硅藻土、药剂等非磁性物质分离,磁粉重新回流至混凝区,其他非磁性物质通过污泥排放管排至污泥处理系统。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吸附区水力停留时间为15min,混凝区及絮凝区水力停留时间均为5min,沉淀区水力停留时间为30min。
作为本实用新型的一种优选方案,硅藻土采用粒径为200目的硅藻土粉,并溶解为硅藻土溶液,通过投药泵进行湿法投加。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新林水务科技有限公司,未经北京新林水务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8301.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检修舱及电力检修车
- 下一篇:一种可穿戴式隐藏导线头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