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白茶色选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29589.9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1761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1 |
发明(设计)人: | 林振传;邵克平;张大贵;廖福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7C5/342 | 分类号: | B07C5/342;B07C5/02;B07C5/38;A23F3/06 |
代理公司: | 福州市博深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5214 | 代理人: | 颜丽蓉 |
地址: | 355200 福建*** | 国省代码: | 福建;3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白茶 色选机 | ||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茶色选机,包括进料装置、第一下料槽和第一分选装置;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出料斗,所述出料斗与第一下料槽铰接,所述第一下料槽与出料斗连接处设有透明罩板,所述透明罩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帘布;所述第一下料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下料槽表面设有多条纵向的隔板;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透明罩板能够防止白茶下落速度较快从而飞至第一下料槽外部,同时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白茶的下落数量,便于及时进行调整或故障排查;帘布能够将叠在一起的茶叶分离;隔板能使白茶茶叶旋转调节角度呈竖直下落;所有白茶茶叶均呈竖直下落能够降低检测系统的识别难度,提高识别精度。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茶叶加工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白茶色选机。
背景技术
茶叶的加工方法,是中国人千年累积的财富,具备十分深厚的文化价值。从古代至今,茶叶的制作技法多种多样,也在不断的更新,人们取其精华,去其糟粕,今天,已经形成了各种品类各种地区不同的又十分优秀的加工方法。
白茶茶叶加工后,整体呈细长的条状,现有色选机对白茶进行色选的过程中,白茶从进料装置落入下料槽后无法进行有效的角度调整,因此白茶有可能出现横置下落以及旋转下落,这样即不便于后续分选装置对白茶进行色选,也有可能导致白茶在下落过程中发生断裂和破碎从而影响整体品质。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能对落入下料槽的白茶茶叶进行角度调整,从而使其竖直下落的白茶色选机。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为:一种白茶色选机,包括进料装置、第一下料槽和第一分选装置;
所述进料装置包括出料斗,所述出料斗与第一下料槽铰接,所述第一下料槽与出料斗连接处设有透明罩板,所述透明罩板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帘布;
所述第一下料槽倾斜设置,所述第一下料槽表面设有多条纵向的隔板;
所述第一分选装置包括分选室、检测系统和喷阀机构,所述分选室中部开设有选料通道,所述第一下料槽底端位于选料通道内,所述分选室内部一侧设有检测系统,所述分选室底部固定连接有喷阀机构,所述喷阀机构的喷嘴位于第一下料槽下方。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在于:透明罩板能够防止白茶下落速度较快从而飞至第一下料槽外部,同时便于工作人员观察白茶的下落数量,便于及时进行调整或故障排查;帘布能够将叠在一起的茶叶分离;隔板能使白茶茶叶旋转调节角度呈竖直下落;所有白茶茶叶均呈竖直下落能够降低检测系统的识别难度,提高识别精度。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白茶色选机结构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具体实施方式第一下料槽剖视图;
标号说明:
1-进料装置;11-出料斗;12-进料斗;13-电机;14-凸轮;15-弹簧;2-第一下料槽;21-透明罩板;22-帘布;23-隔板;3-分选室;31-选料通道;4-检测系统;5-喷阀机构;6-第二下料槽;7-废料槽;8-回料槽。
具体实施方式
为详细说明本实用新型的技术内容、所实现目的及效果,以下结合实施方式并配合附图予以说明。
本实用新型最关键的构思在于:通过设置帘布和隔板使白茶能够分离并垂直下落,从而降低检测系统的识别难度,提高识别精度。
参照附图1至2,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白茶色选机,包括进料装置1、第一下料槽2和第一分选装置;
所述进料装置1包括出料斗11,所述出料斗11与第一下料槽2铰接,所述第一下料槽2与出料斗11连接处设有透明罩板21,所述透明罩板21的底部固定连接有帘布22;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未经福建品品香茶业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29589.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修井用便于清理的抽油杆打捞筒
- 下一篇:一种新型铝件氧化表面处理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