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31332.7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6809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5 |
发明(设计)人: | 王金旺;王志磊;王珠;何宾 | 申请(专利权)人: | 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21/00 | 分类号: | B62D21/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100076 北京***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加强 限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属于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包括后纵梁、加强板和螺套,后纵梁包括后纵梁底板和后纵梁侧板;加强板包括加强底板和加强侧板;螺套包括底座、柱状螺套本体和肩部,并且在柱状螺套本体与肩部之间形成有平台面;螺套的底座焊接在后纵梁底板上,加强板的加强底板焊接在平台面上,加强板的加强侧板与所述后纵梁侧板焊接固定。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中,加强板的定位依靠螺套的平台面和肩部进行,无需专门设计加强板的夹具定位机构,改善了焊接作业空间,有利于提高焊接效率并提高焊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设计和制造的技术领域,更具体地说,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汽车行业的发展,白车身结构形式基本趋于稳定,但有部分区域仍有改善空间,使结构更加合理。在现有技术中,纵梁加强板在纵梁内焊接时,由于纵梁加强板与纵梁形成一个腔体结构导致,纵梁加强板在Z向上夹具无法设计定位,纵梁加强板重力作用下沉,造成焊接偏差。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现有技术中存在的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
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后纵梁、加强板和螺套,所述后纵梁包括后纵梁底板和位于后纵梁底板外围的后纵梁侧板;所述加强板包括具有开口的加强底板和位于所述加强底板外围的加强侧板;所述螺套包括底座、位于底座上的柱状螺套本体、位于柱状螺套本体上端的肩部,并且在所述柱状螺套本体与所述肩部之间形成有平台面;所述螺套的底座设置在所述后纵梁底板上,并且所述底座与所述后纵梁底板焊接固定,所述加强板的加强底板搭接在所述平台面上,并且所述加强底板与所述平台面焊接固定,所述加强板的加强侧板与所述后纵梁侧板接触,并且所述加强侧板与所述后纵梁侧板焊接固定。
其中,所述后纵梁底板上设置有开口,所述螺套的中间为空心结构,并且所述空心结构与所述后纵梁底板上设置的开口连通。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具有以下有益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便于制件定位,提高焊接质量,改善作业空间,并且提高作业效率。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中的螺套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将结合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的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做进一步的阐述,以帮助本领域的技术人员对本实用新型的实用新型构思、技术方案有更完整、准确和深入的理解。
实施例1
如图1-2所示,本实施例的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包括后纵梁10、加强板30和螺套20,所述后纵梁10包括后纵梁底板11和位于后纵梁底板11外围的后纵梁侧板12,所述后纵梁底板11上设置有开口13。所述加强板30包括具有开口的加强底板31和位于所述加强底板31外围的加强侧板32。所述螺套20包括底座22、位于底座22上的柱状螺套本体23、位于柱状螺套本体23上端的肩部21,并且在所述柱状螺套本体23与所述肩部21之间形成有平台面24。所述螺套20的底座22设置在所述后纵梁10的后纵梁底板11上,并且所述底座22与所述后纵梁底板11焊接固定,所述加强板30的加强底板31搭接在所述平台面24上,并且所述加强底板31与所述平台面24焊接固定,所述加强板30的加强侧板32与所述后纵梁侧板12接触,并且所述加强侧板32与所述后纵梁侧板12焊接固定。所述螺套20的中间为空心结构,并且所述空心结构与所述后纵梁底板11上设置的开口13连通。采用本实施例的纵梁加强板限位结构,其中的加强板30的定位依靠螺套20的平台面24和肩部21进行定位,无需专门设计加强板的夹具定位机构,改善了焊接作业空间,有利于提高焊接效率并提高焊接质量。
对于本领域的普通技术人员而言,具体实施例只是对本实用新型进行了示例性描述,显然本实用新型具体实现并不受上述方式的限制,只要采用了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进行的各种非实质性的改进,均在本实用新型的保护范围之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未经阿尔特汽车技术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1332.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制动液加注枪总成
- 下一篇:一种可调节的背门限位缓冲块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