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轻量化轮毂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31383.X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6414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8 |
发明(设计)人: | 杜显志;李浩田;王正举;刘万镇 | 申请(专利权)人: | 青岛海通车桥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B27/00 | 分类号: | B60B27/00 |
代理公司: | 济南方宇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7251 | 代理人: | 史长敏 |
地址: | 266200 山东***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量化 轮毂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轮毂结构,包括轮毂体,轮毂体的中部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安装中心孔,轮毂体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法兰盘,安装法兰盘的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内侧设置有若干内螺栓孔,环形凸台向外延伸设置有若干肋板,环形凸台的外侧面与肋板构成一L状的拐角面,肋板上设置有外螺栓孔,其中:拐角面上进一步设置有加固筋,加固筋与环形凸台、肋板、轮毂体在制造时一体成型。加固筋的截面呈钝角三角形状,钝角的角度为100度。加固筋的斜面位置向两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坡面。轮毂体、安装法兰盘、肋板、加固筋为6061铝合金材料。本实用新型结构简单,使用6061铝合金材料,加强轮毂强度,有效替代现有市场上铸铁轮毂产品,实现7吨级卡车前桥的轻量化。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汽车零部件技术领域,具体的涉及一种轻量化轮毂结构。
背景技术
目前铝合金制品正在逐步应用于整车结构件,铝合金材质其优势有:密度小重量轻,密度为2.7Kg/cm³左右,仅为铸铁件的0.375倍,重量约为铸铁件的1/3。结构强度高:经过锻造和热处理的6061铝合金,其力学性能同QT450-10相近。抗氧化能力强,避免在运输、存储等过程中出现锈蚀现象。缺点:材料成本高,强度稍差。
随着整车轻量化的要求,目前该铝合金材料在载重卡车中得到越来越多的应用,例如,国内7吨级重量最轻的前桥总成,即轻量化DY011系列前桥总成,要求由现在总重410KG继续降低至400KG以下,降重空间至少10KG以上。所以,如何实现7吨级前桥总成的轻量化成为研究课题(主要的降重部位确定为轮毂)。如图1所示,为现阶段的7吨级前桥总成使用轮毂的结构示意图,如图2所示,为图1中A-A部分的剖视示意图。现阶段的7吨级前桥总成使用的轮毂,包括轮毂体1,轮毂体1的中部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安装中心孔2,轮毂体1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法兰盘3,安装法兰盘3的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环形凸台4,环形凸台4内侧设置有若干内螺栓孔5,环形凸台5向外延伸设置有若干肋板8,环形凸台5的外侧面与肋板8构成一L状的拐角面,肋板8上设置有外螺栓孔5。作为7吨级卡车前桥的重要组成部件,均为铸铁材质。所以在原有主结构不变的基础上(汽车配件为标准化配件,不允许随意改变结构,市面上有些在轮毂上开设轻量孔或减重槽来减重的,在关键部件上是不允许的),如何做到轻量化且保持原有强度是需要解决和研究的问题。因此提出一种结构简单,使用6061铝合金材料,加强轮毂强度,重量轻盈的轻量化轮毂结构。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结构简单,使用6061铝合金材料,加强轮毂强度,重量轻盈的轻量化轮毂结构。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轻量化轮毂结构,包括轮毂体,轮毂体的中部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安装中心孔,轮毂体外表面设置有安装法兰盘,安装法兰盘的上一体成型的设置有环形凸台,环形凸台内侧设置有若干内螺栓孔,环形凸台向外延伸设置有若干肋板,环形凸台的外侧面与肋板构成一L状的拐角面,肋板上设置有外螺栓孔,其中:拐角面上进一步设置有加固筋,加固筋与环形凸台、肋板、轮毂体在制造时一体成型。
进一步的,加固筋的截面呈钝角三角形状,钝角的角度为100度。
进一步的,加固筋的斜面位置向两侧一体成型的设置有坡面。(形成一三角柱或梯台状,有效增加强度)
进一步的,轮毂体、安装法兰盘、肋板、加固筋为6061铝合金材料。(优选为6061-T6)
进一步的,本实用新型能够将DY011系列前桥总成,由现在总重410KG降低至390KG。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针对7吨级卡车前桥的轻量化设计,摒弃铸铁材料及铸造工艺,选用6061铝合金是采用锻造工艺成型,相比铸造工艺,成型过程中零件组织更加均匀,不会存在夹渣、气孔等缺陷,动不平衡量更小,有利于提高车轮毂的旋转精度。经过加固筋的在肋板与环形凸台的位置加固,屈服强度与现有铸铁轮毂相比有所提高,而且,使用本轮毂装配的DY011系列前桥总成,由现在总重410KG降低至390KG。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青岛海通车桥有限公司,未经青岛海通车桥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1383.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天然气管道泄漏报警装置
- 下一篇:一种双层护套共挤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