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自适应吸能式汽车方向盘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34218.X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707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高玲娣;相艳;潘宇;潘燕鸣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梵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2D1/04 | 分类号: | B62D1/04;B62D1/11;G01M17/007;G01M7/08 |
代理公司: | 杭州融方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66 | 代理人: | 沈相权 |
地址: | 311201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自适应 吸能式 汽车 方向盘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自适应吸能式汽车方向盘,涉及汽车方向盘技术领域,该方向盘设置有自适应吸能机构、方向盘组件以及助力转向机连杆,所述自适应吸能机构顶部从动端与所述方向盘组件底部的驱动端以及所述自适应吸能机构底部的驱动端与所述助力转向机连杆顶部的从动端之间均为固定连接,其中,所述自适应吸能机构中具有一级吸能结构以及二级吸能结构,当车辆与外界障碍物发生碰撞时,驾驶员因惯性的存在和方向盘发生碰撞时,因一级吸能结构以及二级吸能结构的存在,可以对驾驶员的胸部以及腹部进行有效的保护,从而可以进一步避免驾驶员造成额外的损伤,提高了行车的安全系数,提高了实用性。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汽车方向盘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自适应吸能式汽车方向盘。
背景技术
方向盘是汽车的操纵行驶方向的轮状装置,其功能是将驾驶员作用到转向盘边缘上的力转变为转矩后传递给转向轴,最初的汽车是用舵来控制驾驶的,把汽车行驶中产生的剧烈振动传递给驾驶者,增加其控制方向的难度,当发动机被改为安装在车头部位之后,由于重量的增加,驾驶员根本没有办法再用车舵来驾驶汽车了,方向盘这种新设计便应运而生,它在驾驶员与车轮之间引入的齿轮系统操作灵活,不仅如此,好的方向盘系统还能为驾驶者带来一种与道路亲密无间的感受。
但是现有汽车所使用的方向盘,在结构上不仅复杂,而且在功能上较为单一,当汽车与外界障碍物发生碰撞或发生侧翻时,会因惯性的存在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方向盘所产生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驾驶员的腹部和胸部,造成驾驶员额外的伤害。
综上所述,我们提出了一种自适应吸能式汽车方向盘。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自适应吸能式汽车方向盘,解决了汽车所使用的方向盘,在结构上不仅复杂,而且在功能上较为单一,当汽车与外界障碍物发生碰撞或发生侧翻时,会因惯性的存在产生巨大的冲击力,方向盘所产生的冲击力直接作用在驾驶员的腹部和胸部,造成驾驶员额外的伤害的问题。
为实现以上目的,本实用新型通过以下技术方案予以实现:一种自适应吸能式汽车方向盘,包括自适应吸能机构、方向盘组件以及助力转向机连杆,所述助力转向机连杆、自适应吸能机构以及方向盘组件按照从上至下的顺序形成依次串接的联动连接,所述自适应吸能机构顶部从动端与方向盘组件底部的驱动端以及自适应吸能机构底部的驱动端与助力转向机连杆顶部的从动端之间均为固定连接。
所述自适应吸能机构包括一根金属材质的轴杆,所述轴杆靠近底部驱动端的位置套设有滑动式轴套,所述轴杆的外部区段且位于滑动式轴套的上方位置处活动套接有一根可伸缩的消能弹簧,所述轴杆的外部区段且位于消能弹簧的上方位置处固定套接安装有固定式轴套,所述轴杆的外部区段且位于固定式轴套上方的位置处通过轴承连接有安装盘组件,所述安装盘组件顶部端面的中心位置固定连接有连接帽的底端,所述连接帽的顶部端面固定连接有次级缓冲组件的底部端面,所述轴杆的从动端贯穿安装盘组件之后,依次贯穿连接帽和次级缓冲组件,所述滑动式轴套和固定式轴套之间对称安装有两组吸能框架。
优选的,所述轴杆顶部从动端的一侧面贯穿式固定开设有方向盘组件连接孔,所述滑动式轴套底部侧壁贯穿式固定开设有助力转向机连杆连接孔,所述滑动式轴套顶部侧壁以及固定式轴套侧壁的中间位置贯穿式固定开设有吸能框架连接孔。
优选的,所述两组吸能框架为结构和尺寸均相同的构件,所述吸能框架包括两根第一板条和两根第二板条,所述两根第一板条和两根第二板条均为相对立设置,所述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的首尾之间均通过销轴形成可转动的连接结构,所述两根第一板条以及两根第二板条共同形成了形状可发生变化的菱形结构,其中第一板条和第二板条相连接的两个拐角分别对应与滑动式轴套和固定式轴套转动连接。
优选的,所述安装盘组件包括圆形结构的承重盘体,所述承重盘体的最外侧边缘的内部固定开设有若干等距离分布的安装通孔,所述承重盘体的内部且位于若干安装通孔的内侧位置开设有减重槽孔,所述承重盘体的中心位置贯穿式固定开设有轴杆贯穿通孔。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梵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未经浙江梵隆汽车部件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4218.X/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有机垃圾综合处理设备
- 下一篇:重型变速箱油流试验润滑测试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