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35015.2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734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闫兴亚;唐元贵;孔德慧;王健;陆洋;李吉旭;于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B63C11/34 | 分类号: | B63C11/34;B63B27/08 |
代理公司: | 沈阳科苑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21002 | 代理人: | 何丽英 |
地址: | 110016 辽*** | 国省代码: | 辽宁;2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水下 机器人 用光 补偿 装置 | ||
1.一种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上导流罩(1)、承载框架、下导流罩(3)、光纤铠缆(4)、光纤团(10)及图像采集装置,其中承载框架的上、下端分别设有上导流罩(1)和下导流罩(3),所述承载框架的顶部设有铰接结构,所述铰接结构用于与从上导流罩(1)引入的光纤铠缆(4)连接,所述承载框架内设有与所述光纤铠缆(4)连接的光纤团(10)和图像采集装置,所述图像采集装置设置于所述光纤团(10)的上方,由所述光纤团(10)引出的光纤微缆(20)从所述下导流罩(3)伸出且与水下机器人连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铰接结构包括支座(7)、转接头(6)及承重头(5),其中支座(7)设置于所述承载框架的顶部,所述支座(7)上设置转接头(6),所述转接头(6)为十字铰链结构,所述承重头(5)连接在光纤铠缆(4)的端部,所述承重头(5)与转接头(6)铰接。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光纤团(10)通过光纤团抱箍(16)夹紧固定,所述光纤团抱箍(16)通过抱箍固定架(17)与所承载框架连接,所述光纤团(10)通过光纤跳线(9)与所述光纤铠缆(4)连接。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上导流罩(1)为锥形结构,且顶部设有用于所述光纤铠缆(4)通过的开口。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下导流罩(3)为侧壁上设有通水孔的锥形结构,所述下导流罩(3)的底部设有通孔,所述通孔内设有用于所述光纤微缆(20)穿过的导向结构。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导向结构包括保护套(21)和螺母(22),其中保护套(21)为阶梯轴结构,所述保护套(21)套设于所述光纤微缆(20)上、且一端穿过所述下导流罩(3)底部的通孔,所述螺母(22)与所述保护套(21)的一端螺纹连接,将保护套(21)固定在所述下导流罩(3)上。
7.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图像采集装置包括照明灯(13)和标清相机(15),其中照明灯(13)和标清相机(15)分别通过照明灯支架(14)和标清相机支架安装在所述承载框架上,所述照明灯(13)和所述标清相机(15)分别通过电缆与所述光纤铠缆(4)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7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照明灯(13)和所述标清相机(15)的安装位置相互垂直。
9.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承载框架包括防护网(2)及设置于所述防护网(2)两端的顶座(8)和底座(12),所述防护网(2)为圆柱形镂空结构。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水下机器人用光纤补偿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防护网(2)由四个四分一扇形结构的网片围合而成,相邻两个网片之间通过一根竖梁(11)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未经中国科学院沈阳自动化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5015.2/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橄榄蛏蚌养殖用捕捞装置
- 下一篇:一种农业播种种子加速发芽处理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