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吸引唾液的双侧口咽通气道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35489.7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756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郝佳琪;贺琼;崔佳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 |
主分类号: | A61M16/00 | 分类号: | A61M16/00;A61M1/00 |
代理公司: | 山西五维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14105 | 代理人: | 何翠霞 |
地址: | 030001 *** | 国省代码: | 山西;1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吸引 唾液 双侧口咽 通气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可吸引唾液的双侧口咽通气道,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口咽通气道功能单一,只能辅助建立口咽和外界的通道、不能吸引唾液的技术问题,技术方案是:一种可吸引唾液的双侧口咽通气道,包括前、后两面均为槽型的通气道本体,所述通气道本体包括牙垫咬合部和咽弯曲部,所述牙垫咬合部的一端设有翼缘;所述咽弯曲部上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道本体的下边设有吸引道,所述吸引道的入口处设有吸引器连接口,所述吸引道的出口处设有若干唾液吸引口。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气道本体的下边设置吸引道,既能满足防止舌根后缀,又能建立有效的通气道,最重要的是可以持续吸引口中产生的唾液,降低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几率。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辅助医疗器械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可吸引唾液的双侧口咽通气道。
背景技术
昏迷卧床的病人由于舌头无力,会导致舌头在重力的作用下后坠,堵住口咽部,堵塞呼吸道。临床上为了保证昏迷病人呼吸道的畅通,通常采用口咽通气道来建立口咽和外界的通道。经临床研究发现,长期卧床的昏迷病人有很大几率发生肺部感染,其主要原因之一是昏迷患者无法吞咽唾液,病人唾液中含有多种微生物,在体位的影响下只能缓慢进入气管和肺中,从而造成肺部感染,影响患者的治疗。
现有的口咽通气道功能单一,仅仅能够满足防止舌根后缀,建立咽喉和外界之间的通道,不能起到持续吸引唾液的作用。因此需要有一套既能防止舌根后坠也可以长期无创吸引唾液的口咽通气道,来达到降低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目的。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为了解决现有的口咽通气道功能单一,只能辅助建立口咽和外界的通道、不能吸引唾液的技术问题,提供一种可吸引唾液的双侧口咽通气道。
为了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可吸引唾液的双侧口咽通气道,包括前、后两面均为槽型的通气道本体,所述通气道本体包括牙垫咬合部和咽弯曲部,所述牙垫咬合部和咽弯曲部一体成型,所述牙垫咬合部的一端设有翼缘;所述咽弯曲部上设有若干通气孔,所述通气道本体的下边设有吸引道,所述通气道本体与吸引道一体成型,所述吸引道的入口处设有吸引器连接口,所述吸引道的出口处设有若干唾液吸引口。
进一步地,所述通气孔为长圆形孔。
进一步地,所述吸引器连接口设在吸引道的侧面。
进一步地,所述唾液吸引口设在吸引道的两个侧面。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具有以下优点:
1、本实用新型通过在通气道本体的下边设置吸引道,既能满足防止舌根后缀,又能建立有效的通气道,最重要的是可以持续吸引口中产生的唾液,降低昏迷病人肺部感染的几率。
2、本实用新型的唾液吸引口位于吸引道的两侧,避免了持续吸引对粘膜造成损害,两侧吸引也提高了吸引的效率。
3、本实用新型的吸引器连接口位于吸引道的侧面,方便连接外置的吸引器,不会阻挡病人头面部治疗和护理的操作空间。
4、本实用新型的的吸引道设在通气道本体的下边,更适合处于仰卧体位的昏迷病人进行唾液吸引的操作。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为图1的主视图;
图3为图2中A-A面的剖视图;
图中:1-通气道本体、2-牙垫咬合部、3-咽弯曲部、4-翼缘、5-通气孔、6-吸引道、7-吸引器连接口、8-唾液吸引口。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未经山西医科大学第一医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35489.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适用于磷石膏堆场的防渗膜上导渗系统
- 下一篇:用于植入组织的锚件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