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影像介入手术床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44420.0 | 申请日: | 2019-11-21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2647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焕云 | 申请(专利权)人: | 王焕云 |
主分类号: | A61G13/00 | 分类号: | A61G13/00;A61G13/10 |
代理公司: | 青岛发思特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37212 | 代理人: | 胡莹 |
地址: | 256100 ***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影像 介入 手术床 | ||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影像介入手术床,包括设置在床头下方的旋转支架、导向支撑台和操作台;导向支撑台固定在床头的底面上,其上设有滑槽;旋转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中间转轴和中心轴;操作台固定在第二支架上;中心轴上部装配在床头底面的内凹槽中,第一支架穿过导向支撑台上的滑槽,其两端分别连接中心轴、第一套筒,第二支架位置低于第一支架,其一端连接第二套筒,两套筒均套装在中间转轴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均能够绕中间转轴转动,整个旋转支架能够绕中心轴转动。医务人员能够根据手术需要将操作台从床头下方拉出或者收回,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方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影像介入手术床,属于医疗设备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传统的影像介入手术床,床头处为光滑平整的平板面,需要进行介入治疗的患者,为了避免术中麻醉后胃内容物反流造成误吸,经常携带有负压引流器,而传统的介入手术床床头处无处放置负压引流器,需要借助其他;手术操作中,正常的操作台面由于覆盖无菌治疗单,如果需要进行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时,无处放置护理操作物品。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克服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提供一种床头底部设有操作台的影像介入手术床,医务人员能够根据手术需要将操作台从床头下方拉出或作为操作台进行医护操作、或作为容器盛放术中病员引流容器,术后收回,操作简单快捷,使用方便。
本实用新型所述的影像介入手术床,包括设置在床头下方的旋转支架、导向支撑台和操作台;导向支撑台固定在床头的底面上,导向支撑台上设有滑槽,其两端设有限位挡板;旋转支架包括第一支架、第二支架、中间转轴和中心轴;对应中心轴在床头底面开有圆形的内凹槽,中心轴上部装配在内凹槽中,内凹槽的槽口位置固定有盖板,盖板上具有与中心轴相对应的通孔,中心轴的上端具有外凸环,其下部从通孔中穿出(通过外凸环能够对中心轴进行限位,防止中心轴经盖板上的通孔脱出);第一支架穿过导向支撑台上的滑槽,其一端固定在中心轴下部,另一端通过第一套筒套装在中间转轴上;第二支架的位置低于第一支架,其一端通过第二套筒套装在中间转轴下部,操作台固定在第二支架上;第一支架与第二支架均能够绕中间转轴转动,整个旋转支架能够绕中心轴转动。
本实用新型在传统影像介入手术床的床头底部增加了设计合理的旋转支架,在正常不需要操作台时,将旋转支架转至床头下部(因第一支架始终位于床头下方,因此,此处实际是将旋转支架的第二支架转至床头下部),将操作台隐藏于影像介入手术床下。在手术操作过程中,当医护人员要进行治疗护理技术操作时,只需拉动第二支架的外端,将操作台从床头底部拉出、并旋转至所需位置,之后在操作台上放置医疗护理操作物品,即可为医护人员提供便捷可操作平台;操作台还可以放置患者携带的负压引流器以及鼻饲管等头面部的各种引流管。治疗护理操作结束、介入手术操作开始后,将操作台、旋转支架回收至床头下方,即可保证影像介入手术床在影像下的移动操作,保障手术人员有足够的操作场所。整个操作简单实用,便于推广应用。
优选的,中心轴的上部通过轴承装配在内凹槽中。
本实用新型中的操作台优选以下两种结构形式:
方案一:
操作台包括支撑圆环和盛装容器,盛装容器上端外沿的直径大于支撑圆环直径、下部的直径小于支撑圆环直径,盛装容器放置在支撑圆环上,盛装容器中可以放置胃肠减压引流器以及鼻饲管等头面部的各种引流管。进一步优选的,所述的盛装容器为一折叠盆,便于节省空间。介入手术结束后,把盛装容器与支撑圆环分离,便于对污染的盛装容器进行清洁与消毒,可防止交叉感染的发生。
方案二: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王焕云,未经王焕云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44420.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钢箱梁连接构造
- 下一篇:一种汽车橡胶管缠玻璃纸工业机器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