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可挠的体内插管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48976.7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93512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17 |
发明(设计)人: | 佘利民;巫永胜;招沃华 | 申请(专利权)人: | 昊朗科技(佛山)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A61M25/01 | 分类号: | A61M25/01 |
代理公司: | 广州三环专利商标代理有限公司 44202 | 代理人: | 肖宇扬;付静 |
地址: | 528061 广东省佛山***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体内 插管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可挠的体内插管,包括导流段:导流段包括管壁以及由管壁围成的管腔,在管壁的内部嵌合固定有金属导芯,金属导芯被设置为其长度方向与管腔的长度方向平行;金属导芯用于使导流段保持预设的弯折形态。金属导芯通过嵌合的方式被固定在插管的管壁内部,在进管前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体内通道走向对体内插管进行预弯折,由此使得体内插管的导流段在进入患者体内前就在金属导芯的支撑作用下被固定成操作者所需的形态。预弯折的体内插管可以直接插入到患者体内的特定体腔,进管过程中无需其他辅助工具辅助进管。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医用气管技术领域,具体地,涉及一种可挠的体内插管。
背景技术
目前医学临床上使用的体内插管包括尿管、胃管、肛门管、气管、吸痰管、鼻腔插管、胃镜等等。在通常情况下,体内插管的管身由柔性的塑料材质制成,质地相对较软,刚性不足,会导致插管困难,为了解决这一问题,目前的体内插管常以插管导丝是作为插管的支撑,方便插管进入患者的体内。插管导丝通常由不可随意弯曲的弹性材料制成,目前的体内插管送管方式有两种:第一种为先将导丝预送到所需位置,再沿着导丝通入插管,但有的场景所需要经过或到达的体内腔比较空旷,导丝进入后难以固定,容易滑落移位,使得后续送入插管的操作难度增大;第二种是将导丝活动地穿插在插管的管腔内,使导丝和插管共同进入患者体内,这种送管方式需要医生分别对导丝和插管进行控制,有些时候需要以钳子分别辅助导丝和插管的前进,如果遇到所经过的体内通道有急转弯或者空间较窄,钳子送管会受到空间的限制,使插管和导丝难以前进。另外,在临床应用中,体内插管的进管过程完成后,通常需要将插管内的导丝拔出。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可挠的体内插管,以解决现有体内插管进管困难的问题。
根据本实用新型的一个方面,提供一种可挠的体内插管,包括导流段:导流段包括管壁以及由管壁围成的管腔,在管壁的内部嵌合固定有金属导芯,金属导芯被设置为其长度方向与管腔的长度方向平行;金属导芯用于使导流段保持预设的弯折形态。金属导芯通过嵌合的方式被固定在插管的管壁内部,在体内插管出厂后至其进入患者体内后,都不将金属导芯拔出插管。本实用新型利用金属材质的刚性、可弯折性,以采用金属导芯作为体内插管的导芯,在进管前可以根据患者的实际体内通道走向对体内插管进行预弯折,由此使得体内插管的导流段在进入患者体内前就在金属导芯的支撑作用下被固定成操作者所需的形态。而在体内插管进管的过程中,无需对金属导芯和导流段进行分别控制,预弯折的体内插管可以直接插入到患者体内的特定体腔,而无需其他辅助工具辅助进管。在金属导芯的支撑及导向作用下,金属导芯与导流段始终同步前进,从而避免了在进管过程中金属导芯因前进速度过快而戳破管壁进而刮伤患者体内软组织的问题。
优选地,金属导芯的数量为一根以上。
优选地,在导流段的任一径向截面上,任一根金属导芯与距其最远的一根金属导芯各自与管腔的中心之间的虚拟连线分别为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第一线段和第二线段所成的夹角不小于45°。
优选地,管壁的内部嵌有两根金属导芯,金属导芯关于管腔的中轴线对称分布。
优选地,管壁的内部嵌有两根以上金属导芯;在导流段的任一径向截面上,金属导芯之间的虚拟连线所围成的图形为正多边形。
优选地,在导流段的同一径向截面上,正多边形的中心与管腔的该径向截面的中心重合。
优选地,管壁的内部嵌有三根金属导芯;在导流段的任一径向截面上,金属导芯之间的虚拟连线所围成的图形为正三角形。
管壁内部设有复数根金属导芯,在进管过程中,可以防止柔软导流段绕其中一根金属导芯轴向旋转弯曲,同时也可以对导流段的管腔起到支撑的效果,避免管腔因受到管壁外周边的软组织压迫而变形、堵塞。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昊朗科技(佛山)有限公司,未经昊朗科技(佛山)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4897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