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有效

专利信息
申请号: 201922051998.9 申请日: 2019-11-25
公开(公告)号: CN211764924U 公开(公告)日: 2020-10-27
发明(设计)人: 李雪原;王益平 申请(专利权)人: 北京理工大学
主分类号: B60K17/12 分类号: B60K17/12;B60L15/20;B62D11/06
代理公司: 西安知诚思迈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61237 代理人: 麦春明
地址: 100081 *** 国省代码: 北京;11
权利要求书: 查看更多 说明书: 查看更多
摘要:
搜索关键词: 履带 车辆 机电 复合 传动 装置
【说明书】:

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箱外壳,传动箱外壳内设有直驶电机,直驶电机经直驶减速排与A直驶齿轮机械连接;A直驶齿轮与B直驶齿轮相互啮合,B直驶齿轮左侧设定有左侧行星排,B直驶齿轮右侧设有右侧行星排,B直驶齿轮、左侧行星排和右侧行星排固定于同一传动轴上;左侧行星排与位于传动箱外壳外部的左侧侧传动输入端机械连接,左侧侧传动输出端与左侧主动轮机械连接;右侧行星排与位于传动箱外壳外部的右侧侧传动输入端机械连接,右侧侧传动输出端与右侧主动轮机械连接,传动箱外壳内还设有与直驶电机相对设置的转向电机。解决了履带车辆两侧电机输出转速不一致而难以保持直线行驶的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动力总成部件技术领域,涉及一种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电力电子技术、控制技术、大功率永磁同步电机、高性能蓄电池等核心关键部件技术的发展,电传动在履带车辆的应用研究越来越多。履带车辆一般较轮式车辆重、车上空间狭窄、传动功能多,因此对电机、电池等部件的功率指标、功率体积比、功率重量比要求都很高。如何在部件技术水平有限的前提下,将电机与机械有机集成,满足电传动系统在车辆上的布置要求,实现履带车辆传递功率、变速、转向、制动和操纵等功能,就显得至关重要。而这就是传动技术方案的研究内容。电传动技术将朝着紧凑型、集成化、轻量化、传动多样化方向发展。

目前我国履带车辆的电驱动系统多采用双电机独立驱动的形式,如图1所示,双侧电机结构形式比较简单,直线行驶时,通过两侧电机带动左右侧主动轮来实现,但由于两侧电机很难实现完全一致的转速,因此直驶时很难保持行驶直线性;而转向过程中,则通过控制左右侧牵引电机所产生的转速差来实现,为了在转向时能够满足功率要求,牵引电机必须具备很大的功率,因此,该方案对电机的要求会很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以解决现有采用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形式的驱动系统的履带车辆,其直线行驶时两侧电机输出转速不一致而难以保持行驶直线性的问题,以及现有采用双侧电机独立驱动形式的驱动系统的履带车辆,转向时再生功率循环使得对电机性能要求高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履带车辆机电复合传动装置,包括传动箱外壳,传动箱外壳内设有直驶电机,直驶电机经其右侧的直驶减速排与A直驶齿轮机械连接;A直驶齿轮与B直驶齿轮相互啮合,B直驶齿轮左侧设定有左侧行星排,B直驶齿轮右侧设有右侧行星排,B直驶齿轮、左侧行星排和右侧行星排均固定于同一传动轴上;左侧行星排与位于传动箱外壳外部的左侧侧传动的输入端机械连接,左侧侧传动的输出端与左侧主动轮机械连接;右侧行星排与位于传动箱外壳外部的右侧侧传动的输入端机械连接,右侧侧传动的输出端与右侧主动轮机械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直驶电机与直驶减速排的直驶减速排太阳轮机械连接,所述直驶减速排的直驶减速排行星架与A直驶齿轮刚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行星排的左侧行星排行星架与左侧侧传动的输入端机械连接,所述右侧行星排的右侧行星排行星架与右侧侧传动的输入端机械连接;

所述直驶减速排右侧依次设有制动器和换挡同步器,制动器固定于传动箱外壳内,换挡同步器使得直驶减速排齿圈与直驶减速排行星架同速转动,或使得直驶减速排齿圈与制动器连接制动。

进一步的,所述传动箱外壳内还设有与直驶电机相对设置的转向电机,转向电机经其左侧的转向减速排与A转向齿轮机械连接;A转向齿轮与B转向齿轮相互啮合;B转向齿轮左侧设有左侧齿轮,B转向齿轮右侧设有右侧齿轮,左侧齿轮、B转向齿轮和右侧齿轮均固定于转向轴上;左侧齿轮与左侧行星排连接;右侧齿轮与右侧行星排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转向电机与转向减速排的转向减速排太阳轮机械连接,转向减速排的转向减速排行星架与A转向齿轮刚性连接。

进一步的,所述左侧齿轮与固定于其下侧的一齿轮啮合,该位于左侧齿轮下侧的齿轮与左侧行星排的左侧行星排太阳轮机械连接;

下载完整专利技术内容需要扣除积分,VIP会员可以免费下载。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北京理工大学,未经北京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1998.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专利文献下载

说明:

1、专利原文基于中国国家知识产权局专利说明书;

2、支持发明专利 、实用新型专利、外观设计专利(升级中);

3、专利数据每周两次同步更新,支持Adobe PDF格式;

4、内容包括专利技术的结构示意图流程工艺图技术构造图

5、已全新升级为极速版,下载速度显著提升!欢迎使用!

请您登陆后,进行下载,点击【登陆】 【注册】

关于我们 寻求报道 投稿须知 广告合作 版权声明 网站地图 友情链接 企业标识 联系我们

钻瓜专利网在线咨询

周一至周五 9:00-18:00

咨询在线客服咨询在线客服
tel code back_to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