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平行双油管携液能力可视化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2999.5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7744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10 |
发明(设计)人: | 杨志;陈勇;康露;李苗苗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南石油大学 |
主分类号: | E21B47/00 | 分类号: | E21B47/00;E21B43/20;E21B47/002;E21B47/06;E21B47/07;E21B43/16;G09B25/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610500 四*** | 国省代码: | 四川;5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平行 油管 能力 可视化 实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平行双油管携液能力可视化实验装置,包括注气系统、注水系统、循环水使用系统、测试系统与可视化管路系统。压缩空气经注气短节进入气液混合器下端,水经注水短节进入气液混合器上端,压缩空气和水充分混合,形成的均匀小液滴进入可视化的平行双油管和单油管管路系统。高速摄像机拍摄液滴在井筒中的流动状态,通过对注气系统、注水系统与管路系统中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和流量计数值变化分析,研究不同温度、压力和流量下平行双油管组合模型和单油管模型携液能力差异。单油管模型顶端流出的流体、平行双油管组合模型中经管路出口端汇合后流出的流体经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气体直接放空,液体回流到水罐循环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油气田开发开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平行双油管携液能力可视化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气藏开采的深入,垂直井产生积液,产气量日益下降。在井筒多相流流动过程中,井底积液问题已成为影响气井正常生产的突出问题。管内的积液有许多危害,包括液体在井筒底部聚积,降低了气体流动速率,增加了单位井筒长度的持液率,增加了气体的滑脱损失和气液摩阻损失,严重影响单井产能。及时排除井底积液,利用地层自身能量进行携液生产,是气井开采的有效方法之一。因此,如何准确预测气井的临界携液流速,计算气井的携液临界流量对提高采收率有着重要意义。
小油管排水采气工艺技术适用于有水气藏的中、后期即对一些还具有一定能量的间喷井和停喷井,改用小管径油管,或再经助喷措施,这类井又转变为连续稳定的自喷井。管径大小对气井携液能力的影响是双油管管柱组合的主要依据。
为验证平行双油管组合模型与单油管模型在不同温度、压力和流量下气体携液能力的差异,本实用新型提出一种平行双油管携液能力可视化实验装置。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平行双油管携液能力可视化实验装置,本实验装置能够研究组合平行双油管组合模型与单油管模型不同温度、压力和流量下气体携液能力的差异。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平行双油管携液能力可视化实验装置,包括注气系统、注水系统、循环水使用系统、测试系统与可视化管路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注气系统由空气压缩机、储气罐、注气短节、气体流量计、入口闸阀a、放空阀、入口闸阀b、气路单向阀组成;所述注水系统由水罐、离心泵、注水短节、液体流量计、入口闸阀c、水路单向阀组成;所述管路系统由气液混合器、单油管模型、平行双油管组合模型、入口闸阀d、入口闸阀e组成;所述测试系统由温度传感器a、温度传感器b、温度传感器c、温度传感器d、压力传感器a、压力传感器b、压力传感器c、高速摄像机a、高速摄像机b组成;所述循环水使用系统由气液分离器、出口闸阀a、出口闸阀b、出口闸阀c、水罐组成。实验时,空气压缩机将压缩空气输送到储气罐中,储气罐保证了稳定供气,打开进气阀门,气体通过注气短节注入气液混合器下端,而注入水通过离心泵进入注水短节再从气液混合器上端进入,此时气液充分混合,实现了装置的连续携液模拟过程,小液滴在气流的推动作用下,不断向上运动,经过平行双油管形成不同的流动型态,液滴被气流带到井口后,经过压力传感器和温度传感器,将实测数据及时传输到计算机中,并实时记录。单油管模型顶端流出的流体、平行双油管组合模型中经管路出口端汇合后流出的流体经气液分离器进行气液分离,气体直接放空,液体回流到水罐循环使用。
所述的平行双油管组合模型和单油管模型均为透明管。可视化的实验装置便于观察和拍摄实验现象,可观察液滴携带至液滴回落到形成液流,形成液流到井筒积液的液体运动全过程。所述平行双油管组合模型内平行排列两根直径不同的油管,其当量直径与单油管模型相同。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一种平行双油管携液能力可视化实验装置流程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南石油大学,未经西南石油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2999.5/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桥轮毂温度监测机构及车桥轮毂温度监测系统
- 下一篇:一种树脂模制模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