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急诊科用应急救治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3795.3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0072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1 |
发明(设计)人: | 谢正应 | 申请(专利权)人: | 谢正应 |
主分类号: | A61G1/02 | 分类号: | A61G1/02;A61G1/04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22000 江苏省连云***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急诊科 应急 救治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急诊科用应急救治装置,包括底座和床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铰座,所述床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铰座,所述第一铰座顶部的两端和所述第二铰座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连接件,所述底座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轴承,所述底座顶部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螺纹转轴,所述螺纹转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侧板活动连接,所述螺纹转轴上设置有两段反向的螺纹。本实用新型通过设置一系列的结构使得本装置便于对床板的高度进行调节以及在使用时舒适度高的特点。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急诊科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急诊科用应急救治装置。
背景技术
急诊医学科即急诊科是医院中重症病人最集中、病种最多、抢救和管理任务最重的科室,是所有急诊病人入院治疗的必经之路,急诊科在对病人进行对接,输送时,都是通过急救床进行运送。
现有的急救床大多都是结构简单、设备简陋、移动不够灵活,主要由床身、床体支架、以及一些急救工具组成,床板的高度不便调节,进而在对病人进行对接至急救台上需要人工进行搬动,且病人对温度的要求极高,现有的急救床不能够对床板的温度进行改变,夏天过热冬天过冷在输送时都会导致病人的不舒适,因此,为了解决这一系列问题我们提出了一种急诊科用应急救治装置解决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急诊科用应急救治装置,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急诊科用应急救治装置,包括底座和床板,所述底座顶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一铰座,所述床板底部的中间位置处固定安装有第二铰座,所述第一铰座顶部的两端和所述第二铰座底部的两端均设置有活动连接件,所述底座顶部的一端固定安装有侧板,所述侧板上设置有轴承,所述底座顶部的另一端固定安装有电机座,所述电机座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减速电机,所述减速电机的输出端安装有螺纹转轴,所述螺纹转轴的一端通过所述轴承与所述侧板活动连接,所述螺纹转轴上设置有两段反向的螺纹,且所述螺纹转轴的中间位置处设置有限位块,所述螺纹转轴上两段所述反向的螺纹以所述限位块为对称点互相对称分布,所述螺纹转轴上螺纹套接安装有两个内螺纹套,两个所述内螺纹套相对一侧侧壁的两端均通过所述活动连接件活动安装有连杆,两个所述内螺纹套通过所述连杆和所述活动连接件与所述第一铰座和所述第二铰座活动连接,所述床板的内部开设有安装槽,所述安装槽为顶部开口结构,所述安装槽内部的两侧均设置有安装件,所述安装槽的内部通过所述安装件固定安装有五根长管,五根长管之间通过短管互相连通,所述床板顶部两侧的中间位置处均固定安装有护栏。
优选的,所述床板的顶部设置有软垫,所述软垫与所述床板之间通过强力胶粘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安装槽的顶部固定安装有四个金属板,所述金属板与所述床板之间通过焊接固定。
优选的,所述床板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出液管,所述床板另一侧的侧壁上固定安装有加液管,所述出液管和所述加液管均与所述床板内部的长管连通,且所述出液管和所述加液管的一端均活动安装有管盖。
优选的,所述底座底部的四端均设置有移动轮安装件,所述移动轮安装件为倒U型结构,所述移动轮安装件的内部固定安装有安装杆,所述安装杆的底端活动安装有移动轮。
优选的,所述移动轮安装件一侧的侧壁上开设有螺纹孔,所述螺纹孔的内部螺纹安装有螺纹销,所述螺纹销靠近所述移动轮的一端设置有刹片。
与现有技术相比,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结构科学合理,使用安全方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谢正应,未经谢正应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3795.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