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燃料电池组和空调联合热管理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4588.X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665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04 |
发明(设计)人: | 王家欣;郭健忠;毛永;杜新宝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B60L58/30 | 分类号: | B60L58/30;B60L58/32;B60H1/00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徐琪琦 |
地址: | 430081 湖北省武汉***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燃料 电池组 空调 联合 管理 系统 | ||
1.一种燃料电池组和空调联合热管理系统,应用于电动汽车上,包括燃料电池子系统(1)和空调子系统(2),所述燃料电池子系统(1)和所述空调子系统(2)电连接,且所述燃料电池子系统(1)和所述空调子系统(2)通过管道连通,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子系统(1)包括燃料电池组(11)、燃料电池控制组件(13)和用于检测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电池温度的第一温度传感器(12),所述燃料电池组(11)分别与所述第一温度传感器(12)和所述燃料电池控制组件(13)电连接,且所述燃料电池组(11)通过管道与所述燃料电池控制组件(13)连通;
所述空调子系统(2)包括空调控制组件(22)和用于检测所述空调子系统(2)所在的乘员舱的乘员舱温度的第二温度传感器(21),所述空调控制组件(22)与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1)电连接,所述第二温度传感器(21)和所述空调控制组件(22)均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电连接,且所述空调控制组件(22)通过管道与所述燃料电池控制组件(13)连通。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燃料电池组和空调联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控制组件(13)包括散热器(131)、第一热敏电阻(132)、三通阀(133)和电池热交换器(134),所述散热器(131)、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32)和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均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电连接;
所述三通阀(133)包括两个进口端和一个出口端,所述三通阀(133)的两个进口端均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出口端连通,所述三通阀(133)的出口端过管道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散热器(131)设置在所述三通阀(133)的其中一个进口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出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32)设置在所述三通阀(133)的另一个进口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出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设置在所述三通阀(133)的出口端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进口端之间的管道上;
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包括一个冷端入口、一个冷端出口、一个热端入口和一个热端出口;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冷端入口和热端入口均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三通阀(133)的出口端连通,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冷端出口和热端出口均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冷端入口、冷端出口、热端入口和热端出口均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空调控制组件(22)连通。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组和空调联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燃料电池子系统(1)还包括电池组冷却液供给箱(14)、冷却液水泵(15)和用于检测冷却液温度的第三温度传感器(16),冷却液水泵(15)和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16)均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电连接;
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进口端与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冷端出口之间的管道上和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进口端与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热端出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一公共联接点,所述电池组冷却液供给箱(14)设置在所述第一公共联接点处,所述散热器(131)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出口端之间的管道上和所述第一热敏电阻(132)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出口端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二公共联接点,所述冷却液水泵(15)设置在所述第二公共联接点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的出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三温度传感器(16)设置在所述第二公共联接点与所述冷却液水泵(15)之间的管道上。
4.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燃料电池组和空调联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子系统(2)还包括电动压缩机(23)和气液分离器(24),所述电动压缩机(23)和所述气液分离器(24)均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电连接;
所述电动压缩机(23)通过管道依次与所述空调控制组件(22)和所述气液分离器(24)连通。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燃料电池组和空调联合热管理系统,其特征在于,所述空调控制组件(22)包括第一车内换热器(220)、第二车内换热器(221)、车外换热器(222)、第一电子膨胀阀(223)、第二电子膨胀阀(224)、第三电子膨胀阀(225)、第四电子膨胀阀(226)、第五电子膨胀阀(227)、第一截止阀(228)、第二截止阀(229)、第三截止阀(2210)、第四截止阀(2211)、第五截止阀(2212)和第二热敏电阻(2213);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220)、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221)、所述车外换热器(222)、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223)、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224)、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225)、所述第四电子膨胀阀(226)、所述第五电子膨胀阀(227)、所述第一截止阀(228)、所述第二截止阀(229)、所述第三截止阀(2210)、所述第四截止阀(2211)、所述第五截止阀(2212)和所述第二热敏电阻(2213)均分别与所述燃料电池组(11)电连接;
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220)的进口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电动压缩机(23)的出口端和所述乘员舱连通,所述第一电子膨胀阀(223)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220)的进口端与所述电动压缩机(23)的出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热敏电阻(2213)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220)的进口端与所述乘员舱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220)的出口端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进口端、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冷端出口和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热端出口连通,所述第二电子膨胀阀(224)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220)的出口端与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进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220)的出口端与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冷端出口之间的管道上和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220)的出口端与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热端出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三公共联接点,所述第三电子膨胀阀(225)设置在所述第一车内换热器(220)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三公共联接点之间的管道上;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进口端还通过管道与所述电动压缩机(23)的出口端连通,且所述第一截止阀(228)设置在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进口端与所述电动压缩机(23)的出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出口端通过管道与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冷端入口和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热端入口连通,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出口端与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冷端入口之间的管道上和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出口端与所述电池热交换器(134)的热端入口之间的管道上设有第四公共联接点,所述第三截止阀(2210)和所述第四电子膨胀阀(226)均设置在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出口端与所述第四公共联接点之间的管道上;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出口端还通过管道分别与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221)的进口端和所述气液分离器(24)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五电子膨胀阀(227)设置在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出口端与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221)的进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五截止阀(2212)设置在所述车外换热器(222)的出口端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4)的进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二车内换热器(221)的出口端还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4)的进口端连通;所述第三公共联接点还通过管道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4)的进口端连通,且所述第四截止阀(2211)设置在所述第三公共联接点与所述气液分离器(24)的进口端之间的管道上,所述第四公共联接点还通过管道与所述电动压缩机(23)的出口端连通,且所述第二截止阀(229)设置在所述第四公共联接点与所述电动压缩机(23)的出口端之间的管道上。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科技大学,未经武汉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4588.X/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基于桥梁施工的装配式承台基础
- 下一篇:一种可保护背部的背负式灭火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