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阻尼轴承、闸机机芯及通道闸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5263.3 | 申请日: | 2019-11-22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9829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1 |
发明(设计)人: | 黎金源;李凯荣 | 申请(专利权)人: | 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16C33/30 | 分类号: | F16C33/30;F16C33/76;E01F13/04 |
代理公司: | 深圳中一联合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414 | 代理人: | 王政 |
地址: | 523710 广东省东***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阻尼 轴承 机芯 通道 | ||
本申请公开了一种阻尼轴承、闸机机芯及通道闸机,其中阻尼轴承包括外圈,以及转动安装于外圈的内圈;外圈与内圈之间具有容置间隙;容置间隙内填充有阻尼油;阻尼油与外圈的内侧表面接触设置;阻尼油与内圈的外侧表面接触设置。阻尼轴承使用时,外圈与内圈之间发生相对转动时,由于阻尼油的作用,内圈与外圈之间可发生较稳定的相对转动运动,于两个不同方向的相互转动均较为稳定。因此当阻尼轴承安装于闸机机芯时,无需安装阻尼器与轴承配合实现转动时的稳定性。使得闸机机芯结构有效简化,减小了闸机机芯的尺寸。
技术领域
本申请涉及通道闸机机芯轴承领域,尤其涉及一种阻尼轴承、闸机机芯及通道闸机。
背景技术
通道闸机等设备工作时,闸机机芯内的旋转运动往往需要另外增加阻尼器以提高系统稳定性,提高动作精度,保证操作人员安全,提高使用寿命。
目前采用的方式为,为通道闸机机芯主轴轴承配备阻尼器,且闸机机芯主轴轴承与阻尼器分开设计。常见阻尼器的方案有以下两种:圆周式及凸轮+直线阻尼器式;选用以上两种阻尼器方案使得闸机机芯结构结构复杂,且直线阻尼效果往往不太好。闸机机芯竖直或水平方向尺寸偏大,不符合闸机外观做细做薄的要求。
实用新型内容
本申请的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阻尼轴承,旨在解决现有技术中,闸机机芯尺寸偏大的问题。
为达此目的,本申请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阻尼轴承,包括外圈,以及转动安装于所述外圈的内圈;所述外圈与所述内圈之间具有容置间隙;所述容置间隙内填充有阻尼油;所述阻尼油与所述外圈的内侧表面接触设置;所述阻尼油与所述内圈的外侧表面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的外侧表面开设有第一转动槽及第二转动槽;所述外圈上设有插设于所述第一转动槽的第一密封环;所述阻尼轴承还包括插设于所述第二转动槽且与所述外圈固定连接的第二密封环;所述第一密封环与所述第二密封环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一密封环、所述第二密封环、所述内圈的外侧表面及所述外圈的内侧表面形成所述容置间隙。
进一步地,所述第二密封环与所述外圈可拆卸连接。
进一步地,还包括设于所述内圈与所述外圈之间的第三密封环及第四密封环;所述第三密封环与所述第四密封环相对且间隔设置;所述第三密封环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内圈的外侧表面接触设置;所述第三密封环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外圈的内侧表面接触设置;所述第四密封环的内侧表面与所述内圈的外侧表面接触设置;所述第四密封环的外侧表面与所述外圈的内侧表面接触设置。
进一步地,所述内圈的外侧表面开设有第三转动槽及第四转动槽;所述外圈的内侧表面开设有第五转动槽及第六转动槽;所述第三密封环插设于所述第三转动槽及所述第五转动槽内;所述第四密封环插设于所述第四转动槽及所述第六转动槽内。
进一步地,所述第三密封环具有插设于所述第三转动槽内的第一凸起,以及插设于所述第五转动槽内的第二凸起;所述第四密封环具有插设于所述第四转动槽内第三凸起,以及插设于所述第六转动槽内的第四凸起。
进一步地,所述容置间隙内设有滚子。
本申请的另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闸机机芯,包括安装板、上述任一实施例中所述的阻尼轴承、安装于所述阻尼轴承的主轴,以及与所述主轴相连的驱动盘;所述阻尼轴承安装于所述安装板上。
进一步地,还包括安装于所述主轴的隔离环、安装于所述主轴且位于所述隔离环远离所述阻尼轴承的一侧的分度盘,以及安装于所述主轴且位于所述分度盘远离所述隔离环的一侧的锁紧螺母;所述隔离环与所述驱动盘分别位于所述安装板的相对的两侧。
本申请的再一个目的在于提供一种通道闸机,包括上述任一实施例所述的闸机机芯。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熵基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5263.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耐磨耐腐蚀的双壁波纹管
- 下一篇:泵体组件、流体机械及换热设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