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碳纳米管制备用反应尾气稀释罐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58378.8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0008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潘中海;司荣美 | 申请(专利权)人: | 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F3/02 | 分类号: | B01F3/02;B01F5/00;B01F15/02;B01F15/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301800 天津*** | 国省代码: | 天津;1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纳米 管制 备用 反应 尾气 稀释 | ||
本实用新型是一种碳纳米管制备用反应尾气稀释罐,包括稀释罐体,稀释罐体底部设有反应尾气进口且顶部设有出气口,稀释罐体一侧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个安装套管且另一侧壁上对应设置有若干个轴承,安装套管内壁外端设有内螺纹并通过内螺纹连接有氮气分支管,氮气分支管通过氮气总管连有氮气高压罐,氮气总管上设有控制阀门,稀释罐体内对应安装套管设有若干旋管,旋管一端开口且另外一端封闭,旋管的开口端插入安装套管内,旋管的封闭端外连有转轴且转轴安装在轴承内并伸出稀释罐体外,每个转轴均通过传动皮带连有旋转电机,旋管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布气喷嘴。本实用新型使得氮气充分与反应尾气混合,起到更加良好的稀释效果,安全性能更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气体稀释装置的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碳纳米管制备用反应尾气稀释罐。
背景技术
碳纳米管作为一维纳米材料,重量轻,六边形结构连接完美,具有很好的力学、电学和化学性能。近些年随着碳纳米管及纳米材料研究的深入,其广阔的应用前景也不断的展现出来。
在碳纳米管的生产过程中,需要将原料碳加入到反应器中与混合气体进行反应,反应完成之后,反应器中尾气会被抽到稀释罐内进行稀释,稀释之后的尾气达到爆炸极限值以下才能进行排放,以避免安全事故的发生。但是稀释罐内的尾气和稀释气体有时候无法及时融合,导致排出时有的部分尾气浓度还是很高,导致还是存在很大的危险系数。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旨在解决现有技术的不足,而提供一种碳纳米管制备用反应尾气稀释罐。
本实用新型为实现上述目的,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碳纳米管制备用反应尾气稀释罐,包括稀释罐体,所述稀释罐体底部设有反应尾气进口且顶部设有出气口,所述稀释罐体一侧壁从上到下依次设有若干个安装套管且另一侧壁上对应设置有若干个轴承,所述安装套管内壁外端设有内螺纹并通过内螺纹连接有氮气分支管,所述氮气分支管通过氮气总管连有氮气高压罐,所述氮气总管上设有控制阀门,所述稀释罐体内对应安装套管设有若干旋管,所述旋管一端开口且另外一端封闭,所述旋管的开口端插入安装套管内,所述旋管的封闭端外连有转轴且转轴安装在轴承内并伸出稀释罐体外,所述转轴与稀释罐体之间设有密封圈,每个转轴均通过传动皮带连有旋转电机,所述旋管的外壁上均布有若干布气喷嘴。
所述稀释罐体内底部内壁之间设有若干分流板,所有分流板位于反应尾气进口上方且成辐射状分布。
所述安装套管、轴承、旋管的数量均为三个。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本实用新型反应尾气进入稀释罐体内,稀释气体氮气通过氮气分支管进入旋管内,旋管在转轴的带动下转动旋喷氮气,使得氮气充分与反应尾气混合,起到更加良好的稀释效果,避免尾气集中的现象,安全性能更高。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中:1-稀释罐体;2-反应尾气进口;3-出气口;4-安装套管;5-轴承;6-氮气分支管;7-氮气总管;8-氮气高压罐;9-控制阀门;10-旋管;11-转轴;12-传动皮带;13-旋转电机;14-布气喷嘴;15-分流板;
以下将结合本实用新型的实施例参照附图进行详细叙述。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天津宝兴威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58378.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