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电磁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4776.0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095142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07 |
发明(设计)人: | 余旋;李建;史庭飞 | 申请(专利权)人: | 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4C7/08 | 分类号: | F24C7/08;F24C7/06;F24C15/08;F24C15/00;H05B6/12;H05B6/42 |
代理公司: | 北京同立钧成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05 | 代理人: | 杨佩;刘芳 |
地址: | 312017 浙江***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电磁炉 | ||
1.一种电磁炉,包括底壳(1)、凹形线圈盘(2)、电源板组件(3)、散热风机(4)以及盖设在所述底壳(1)上的凹形面板(10);所述凹形线圈盘(2)、所述电源板组件(3)以及所述散热风机(4)位于所述底壳(1)和所述凹形面板(10)围成的容置腔内;所述底壳(1)上开设有进风孔(110)和出风孔(120),其特征在于,所述凹形线圈盘(2)位于所述散热风机(4)的出风侧;
所述底壳(1)内还设置有用于将从所述散热风机(4)的出风面吹出的冷却风向所述凹形线圈盘(2)引导的挡风结构(5)。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4)位于所述电源板组件(3)和所述凹形线圈盘(2)之间;
至少部分所述电源板组件(3)位于所述进风孔(110)和所述散热风机(4)的进风面之间。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5)包括第一子挡风结构,所述第一子挡风结构包括至少一个第一挡风板(51),所述第一挡风板(51)的一端位于所述散热风机(4)的边缘的外侧,所述第一挡风板(51)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孔(120)的方向延伸。
4.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第一子挡风结构包括两个所述第一挡风板(51),两个所述第一挡风板(51)分设在所述散热风机(4)的两侧。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两个所述第一挡风板(51)的另一端朝向相互靠近的方向延伸。
6.根据权利要求3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4)的出风面朝向所述凹形线圈盘(2)的下表面;
所述第一挡风板(51)设置在所述凹形线圈盘(2)的下表面或者设置在所述底壳(1)上。
7.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散热风机(4)倾斜设置,以使所述散热风机(4)的出风面朝向所述凹形线圈盘(2)的下表面;
和/或,所述电源板组件(3)包括电源板(31)以及散热片(32),所述散热片(32)靠近所述散热风机(4)设置;
和/或,至少部分所述电源板组件(3)倾斜设置在底壳(1)内,以使所述电源板组件(3)靠近所述散热风机(4)和/或所述凹形线圈盘(2)。
8.根据权利要求2至7任一项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挡风结构(5)包括第二子挡风结构;
所述第二子挡风结构包括第二挡风板(52),所述第二挡风板(52)设置在所述凹形线圈盘(2)和所述底壳(1)的侧壁之间,所述第二挡风板(52)的一端朝向所述进风孔(110)的方向延伸,所述第二挡风板(52)的另一端朝向所述出风孔(120)的方向延伸。
9.根据权利要求8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底壳(1)包括下盖(11)以及盖设在所述下盖(11)上方的上盖(12);
所述第二挡风板(52)包括设置在所述下盖(11)上的向上延伸的下挡风板(521)以及设置在所述上盖(12)上的向下延伸的上挡风板(522),所述上挡风板(522)与所述下挡风板(521)上下相对设置;
所述上盖(12)连接在所述下盖(11)上后,所述上挡风板(522)的底端与所述下挡风板(521)的顶端相对接,或者,所述上挡风板(522)的底端与所述下挡风板(521)的顶端之间具有预设间隙。
10.根据权利要求9所述的电磁炉,其特征在于,所述上盖(12)连接在所述下盖(11)上后,所述上挡风板(522)的底端与所述下挡风板(521)的顶端之间具有预设间隙时,所述预设间隙不大于10m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未经浙江绍兴苏泊尔生活电器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4776.0/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电能质量治理装置
- 下一篇:一种新型西点酱灌注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