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于吸光度的水体藻类浓度监测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5440.6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334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贾妍;彭赵旭;梁熙文;朱昱辉 | 申请(专利权)人: | 郑州大学 |
主分类号: | G01N21/31 | 分类号: | G01N21/31;G08C17/02 |
代理公司: | 郑州天阳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41113 | 代理人: | 蔡文雅 |
地址: | 450001 河南省郑***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于 光度 水体 藻类 浓度 监测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基于吸光度的水体藻类浓度监测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不能为水华的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信息的问题,其解决的技术方案是,潜水壳内从下至上分别设置有电机腔、液体样本检测腔、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电机腔内设置有电动隔膜泵,液体样本检测腔内设置有滤网,电动隔膜泵的出水口经引流管与液体样本检测腔的进水口相连通,控制器上设置有防水type_c型数据通信与电源接口、侧插按键开关、运行状态指示灯,太阳能电池板上设有圆形SMA接头,圆形SMA接头另一端接在控制器上,本实用新型通过定期采集水体在三个波长下吸光度信息可以灵敏准确地反映藻类浓度变化,进而防止水华于未然,是藻类浓度监测装置上的创新。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藻类浓度监测设备,特别是一种基于吸光度的水体藻类浓度监测装置。
背景技术
随着工业的快速发展,我国内陆水体频繁出现藻类在短期内大量繁殖,导致水体生物缺氧死亡, 引起水体严重富营养化。因此加强藻类浓度的实时检测,对防治水华尤为重要。目前,藻浓度监测系统大多采用基于藻类叶绿素a的荧光检测技术,但是该检测方法成本昂贵,针对性不强,且效率低下,不能实现实时准确地检测藻浓度。鉴于此,寻找能够实时灵敏反映藻浓度变化且易于检测的指标,对开发高效藻浓度检测设备尤为重要。
以藻类在特定波长下吸光度为检测指标的新型藻浓度监测装置的原理在于通过解析藻浓度与在波长为440nm、645nm、750nm波长下吸光度的关系,根据监测数值反推水体藻类浓度,可以快速便捷得掌握藻浓度信息,进而防治水华于未然,但至今未见有基于吸光度的水体藻类浓度监测设备。
发明内容
针对上述情况,为解决现有技术之缺陷,本实用新型之目的就是提供一种基于吸光度的水体藻类浓度监测装置,可有效解决现有技术不能为水华的防治工作提供及时准确信息的问题。
本实用新型解决的技术方案是,包括潜水壳、太阳能电池板和电动隔膜泵,潜水壳内从下至上分别设置有电机腔、液体样本检测腔、控制器和太阳能电池板,电机腔内设置有电动隔膜泵,液体样本检测腔内设置有滤网,电动隔膜泵的出水口经引流管与液体样本检测腔的进水口相连通,控制器上设置有防水type_c型数据通信与电源接口、侧插按键开关、运行状态指示灯,太阳能电池板上设有圆形SMA接头,圆形SMA接头另一端接在控制器上,圆形SMA接头上装有信号NB-IOT发射天线,液体样本检测腔内顶部设置有激光发射器、光电传感器,液体样本检测腔侧面设置有排水口,太阳能电池板与控制器的防水type_c型数据通信与电源接口相连,侧插按键开关与太阳能电池板相连,电动隔膜泵与控制器的电动隔膜泵管脚相连,激光发射器、光电传感器分别经A/D转换器、滤波器与控制器的输入端口相连。
本实用新型设计精巧、结构简单、应用广泛、监测准确的特点,通过定期采集水体在三个波长下吸光度信息可以灵敏准确地反映藻类浓度变化,进而防止水华于未然,具有良好的环境、经济和社会效益和广泛的应用市场,是藻类浓度监测装置上的创新。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立体示意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侧视图。
图3为本实用新型电路原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以下结合附图对本实用新型的具体实施方式作进一步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郑州大学,未经郑州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5440.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