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多腔室回转窑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67353.4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23607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30 |
发明(设计)人: | 任东生;周希扬;郭冰;刘亚辉;邓小光;蒋国涛;牛九明 | 申请(专利权)人: | 河南龙佰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26B11/06 | 分类号: | F26B11/06;F26B25/04;F26B25/12;F26B25/06;F26B25/00 |
代理公司: | 郑州银河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41158 | 代理人: | 陈玄 |
地址: | 454150 河南***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多腔室 回转 | ||
本实用新型属于焙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腔室回转窑,包括窑体,窑体下方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托辊;窑体一侧设有进料口,窑体另一侧开设有外出料口;窑体内设有第二隔板;第二隔板一端与窑体内壁固接,另一端和窑体内壁之间固接有第一支撑杆;窑体内壁和第二隔板之间固接有第一隔板,窑体内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外壁组成与进料口连通的第一腔室,窑体内壁和第二隔板内壁组成第二腔室,窑体内壁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外组成第三腔室;第二隔板顶端开设有第一出料口,第二隔板底端开设有第二出料口。本实用新型在窑体内分别设置曲面体,物料与曲面体接触碰撞,延长物料在窑体内的停留时间,该回转窑对物料具有很好的干燥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焙烧设备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多腔室回转窑。
背景技术
在建材、冶金、化工、环保等许多生产行业中,广泛地使用回转窑对固体物料进行机械、物理或化学处理。
目前的回转窑,一般是从窑的一端进料,另一端出料,物料依靠回转窑的斜度及窑体的转动在窑内向出口端运动。然而物料在干燥过程会出现结块的情况,物料一旦结块其内部将非常难干燥,若想将物料干燥达标,则需要回转窑的腔体具有足够的长度(即延长物料在窑腔内的停留时间),由此一来将导致回转窑体积庞大,占地面积极大。此外回转窑还存在混合效果差、在混合过程中无法卸料的问题。
针对相关技术中的问题,目前尚未提出有效的解决方案。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为了解决现有技术中的不足之处,提供一种多腔室回转窑,以提高其干燥效果。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如下技术方案:
一种多腔室回转窑,包括圆筒状的窑体,窑体下方均匀设有支撑座,支撑座上设有托辊,托辊上设有绕设于窑体上的轮带;窑体一侧设有进料口,窑体另一侧沿窑体环向开设有外出料口;窑体内设有圆筒状且两端均密封的第二隔板;第二隔板靠近进料口一端与窑体内壁固接,第二隔板另一端和窑体内壁之间固接有第一支撑杆;窑体内壁和第二隔板之间固接有½环状的第一隔板,窑体内壁、第一隔板和第二隔板外壁组成与进料口连通的第一腔室,窑体内壁和第二隔板内壁组成第二腔室,窑体内壁除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外组成与外出料口连通的第三腔室;第二隔板顶端开设有连通第一腔室和第二腔室的第一出料口,第二隔板底端开设有连通第二腔室和第三腔室的第二出料口。
进一步地,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均远离进料口且分别设于第一腔室底端和第二腔室底端,第一出料口和第二出料口的截面均为直角三角形。
进一步地,第一腔室内设有第一连接杆,第一连接杆一端与第一隔板固接,第一连接杆另一端与窑体内壁之间以及与第二隔板之间分别固接有第二支撑杆;第一连接杆上均匀套设有½球冠状的第一曲面体,第一曲面体的曲面靠近进料口设置。
进一步地,窑体内壁和第二隔板外壁位于第一腔室内分别固接有位于第一曲面体之间的上曲面体和下曲面体;上曲面体和下曲面体均为¼球面结构,且上曲面体和下曲面体的曲面均靠近进料口设置。
进一步地,第二隔板上位于第二腔室内固接有第二连接杆,第二连接杆靠近进料口一端与第二隔板之间固接有第三支撑杆;第二连接杆上均匀套设有½球冠状的第二曲面体;第二曲面体的曲面靠近进料口设置。
进一步地,上曲面体、下曲面体和第一曲面体上分别均匀开设有第一通孔,第二曲面体上均匀开设有孔径小于第一通孔孔径的第二通孔。
进一步地,第二隔板的长度方向与窑体的长度方向互为平行;窑体内壁上竖直固接有位于第三腔室内的过滤网。
进一步地,窑体内壁由外至内依次包括外筒体、隔热层和炉衬。
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本实用新型具有如下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河南龙佰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未经河南龙佰智能装备制造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67353.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车前灯分裂式开模模具结构
- 下一篇:一种深海水下平台中继通讯浮标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