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桩位测量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1632.8 | 申请日: | 2019-11-25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046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肖登峰;肖德威;项学林 | 申请(专利权)人: | 湖北鄂东桩基工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436064 ***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测量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桩位测量装置,包括:箱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测量绳、十字护桩、绕线杆、转动杆和转动轴,所述箱体的内部为中空状,所述箱体的周壁等角度开设有四个开口,所述箱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转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箱体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箱体的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通孔,所述转动轴部分伸出箱体。本实用新型具有测量绳收纳不易打结、可重复多次使用、减小材料浪费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桩位测量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桩位测量装置。
背景技术
目前桩基础以其承载能力高、竖向及横向刚度大、抗倾覆稳定性好、而且能穿越淤泥质土及液化土等软土层等优点,被越来越多的用于高层建筑的基础设计中,在设计过程中,桩的极限承载力、桩的数量及位置为桩基础设计的重点,然而实际施工过程中,不论是预制桩还是灌注桩都会因现场各种不确定性因素导致桩位与设计桩位有一定的偏差,故各质量验收规范中,对桩位偏差都有明确规定,在施工完毕后,必须要对桩位进行复测,满足规范要求后方可验收。
现有技术中大多采用十字放样发,如图1所示,在对桩位进行放样时,需埋设十字护桩5,十字护桩5要高出钢护筒15顶面,相对的两根十字护桩5之间绑扎有绳子4(即测量绳4),两根绳子4交叉的位置即为桩位的中心。
上述中的现有技术方案存在以下缺陷:上述的十字护桩和绳子大多是就地取材的,需要2-3米,一般使用完毕之后不会留下重复利用,造成材料浪费,如果留下重复利用,绳子收纳后也很容易打结,再次使用时不够方便。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存在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桩位测量装置,具有测量绳收纳不易打结、可重复多次使用、减小材料浪费的优点。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桩位测量装置,包括:箱体、第一齿轮、第二齿轮、测量绳、十字护桩、绕线杆、转动杆和转动轴,所述箱体的内部为中空状,所述箱体的周壁等角度开设有四个开口,所述箱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转动设有转动杆,所述转动杆与箱体的中心线重合,所述箱体的顶端开设有通孔,所述转动杆的顶端固设有转动轴,所述转动轴贯穿通孔,所述转动轴部分伸出箱体;
所述转动杆的顶部套设有第一齿轮,所述第一齿轮与转动杆固定连接,所述箱体的内顶壁和内底壁之间还转动设有四根绕线杆,四根所述绕线杆以转动杆为轴等角度布设,所述绕线杆顶部套设有第二齿轮,所述第二齿轮与绕线杆固定连接,所述第二齿轮与第一齿轮啮合,且四个所述第二齿轮间隔布设,所述测量绳缠绕在绕线杆上,所述测量绳的内端与绕线杆固定连接,所述测量绳的外端贯穿开口,所述测量绳的外端可拆卸固定于十字护桩上或者钢护筒的顶部周边,所述十字护桩用于十字放样时标记。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在首次对桩位进行放样埋设十字护桩后,将一根测量绳拉出箱体,进而带动该测量绳缠绕的绕线杆顺时针转动,测量绳拉出箱体的长度变长,绕线杆顺时针转动时,带动固定在该绕线杆上的第二齿轮顺时针转动,第二齿轮进而带动与之啮合的第一齿轮逆时针转动,第一齿轮进而带动另外三个第二齿轮顺时针转动,四个第二齿轮均顺时针转动,四根测量绳伸出箱体的长度相同,将四根测量绳的端部固定于四根十字护桩上,通过移动箱体的位置,当四根测量绳同时处于拉直状态时,箱体的中心即为桩位的位置;在复测桩位时,将四根绳子的外端固定于钢护筒的顶部周边,移动箱体,当四根测量绳同时处于拉直状态时,箱体的中心即为复测的桩位的位置,比对两次测量的桩位位置即可测出桩位偏差;当测量完毕,顺时针转动转动轴,可带动转动杆、第一齿轮顺时针转动,将四根测量绳收入箱体内并缠绕在绕线杆上,这样的收纳方式,测量绳不易打结,该装置可重复实用,实用性高,且不会造成材料浪费,较为环保。
本实用新型在一较佳示例中可以进一步配置为,所述绕线杆上开设有绕线环槽,所述测量绳缠绕在绕线环槽内。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湖北鄂东桩基工程有限公司,未经湖北鄂东桩基工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1632.8/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