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浇带防水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4906.9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34087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25 |
发明(设计)人: | 王晓林;汪恒;张迪;李云;蒋淑妃;陈祎飞;林勇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29/16 | 分类号: | E02D29/16 |
代理公司: | 上海唯源专利代理有限公司 31229 | 代理人: | 宋小光 |
地址: | 311200 浙江省杭州市萧山区***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后浇带 防水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浇筑形成于地面的垫层,该垫层的表面对应待形成的后浇带的位置向下凹陷并形成下凹空间;沿垫层表面铺设的防水层,且该防水层贴合于下凹空间的侧壁及底面;以及浇筑形成于下凹空间中的防水层上的保护层,该保护层两侧的防水层上浇筑形成有主体结构,且两个主体结构之间形成后浇带,该主体结构和保护层覆盖住防水层。本实用新型有效地解决了后浇带处的防水层易被损坏的问题,覆盖住后浇带处的防水层,避免防水层因暴露而被损坏,减少渗漏隐患,保证施工质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建筑施工领域,特指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
背景技术
地下室施工中通常会在容易产生伸缩缝的位置设置后浇带,然而在地下室的底板上铺设有防水层,但后浇带需要待主体结构施工完毕后再进行浇筑,因此在施工过程中后浇带处的防水层暴露在外,容易被损坏从而失去防水效果。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克服现有技术的缺陷,提供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解决了后浇带处的防水层易被损坏的问题,覆盖住后浇带处的防水层,避免防水层因暴露而被损坏,减少渗漏隐患,保证施工质量。
实现上述目的的技术方案是:
提供了一种后浇带防水结构,包括:
浇筑形成于地面的垫层,该垫层的表面对应待形成的后浇带的位置向下凹陷并形成下凹空间;
沿垫层表面铺设的防水层,且该防水层贴合于下凹空间的侧壁及底面;以及
浇筑形成于下凹空间中的防水层上的保护层,该保护层两侧的防水层上浇筑形成有主体结构,且两个主体结构之间形成后浇带,该主体结构和保护层覆盖住防水层。
本实用新型采用后浇带防水结构,通过在垫层对应待形成的后浇带的位置形成下凹空间,并将防水层沿垫层的表面铺设,进而在下凹空间中的防水层上浇筑形成保护层以覆盖住后浇带处的防水层,从而防止该处的防水层暴露在外,并避免防水层收到破坏,解决了后浇带处的防水层易被损坏的问题,覆盖住后浇带处的防水层,避免防水层因暴露而被损坏,减少渗漏隐患,保证施工质量。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下凹空间的宽度大于后浇带的宽度,该主体结构部分浇筑形成于保护层上,使得该保护层的端部位于对应的主体结构的底部。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还包括对应待形成的后浇带且开挖于地面的凹坑;
该垫层一体浇筑形成于凹坑并部分自凹坑的开口处向外延伸,该下凹空间形成于凹坑的开口处,且垫层形成有下凹空间的部分的厚度大于垫层其他部分的厚度,主体结构浇筑形成于垫层的延伸部分。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凹坑相对的两侧砌筑有砖模,该垫层一体浇筑形成于相对的两个砖模之间且部分自砖模的顶部向外延伸。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砖模靠近下凹空间的侧部形成有向下倾斜的倾斜面,两个砖模的倾斜面相对设置并呈“八”字形。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下凹空间的转角均为圆角。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保护层由C15细石混凝土浇筑而成。
本实用新型后浇带防水结构的进一步改进在于,该保护层的顶面与垫层的顶面相平齐。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防水结构的正面剖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后浇带防水结构的立体剖视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结合附图和具体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未经中建八局浙江建设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4906.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饲料液态添加剂雾化装置
- 下一篇:一种铝合金新型鹅颈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