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基桩低应变激振锤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5001.3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9047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6 |
发明(设计)人: | 杨国兴;田乾乾;顾欣 | 申请(专利权)人: | 江苏亚道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E02D33/00 | 分类号: | E02D33/00 |
代理公司: | 暂无信息 | 代理人: | 暂无信息 |
地址: | 210000 江苏省南京市*** | 国省代码: | 江苏;3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基桩低 应变 激振锤 | ||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桩应变力测量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桩低应变激振锤,包括锤体、连接在锤体上的锤柄和多种可拆卸连接在锤体上的锤头,所述锤体内伸缩设置有用于旋接锤头的旋接机构,多种所述锤头开设有与旋接机构相契合的螺纹孔,所述锤体远离锤柄的面上固定有冲击头。本实用新型具有多种锤头集合一体以灵活应对不同基桩,降低检测人员携带负担的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泥桩应变力测量设备的技术领域,尤其是涉及一种基桩低应变激振锤。
背景技术
在桩基工程质量检测时,经常采用基桩低应变检测方式对桩基础中的基桩桩身结构完整性进行检测。低应变法是采用低能量瞬态或稳态激振方式在桩顶激振,实测桩顶部的速度时程曲线或速度导纳曲线,通过波动理论分析或频域分析,对桩身完整性进行判定的检测方法。将桩假设为一维弹性连续杆,在桩身顶部进行竖向激振产生弹性波,弹性波沿着桩身向下传播,当桩身存在明显差异的界面(如桩底、断桩和严重离析等)或桩身截面积变化(如缩径或扩径)部位,波阻抗将发生变化,产生反射波,通过安装在桩顶的传感器接收反射信号,对接收的反射信号进行放大、滤波和数据处理,可以识别来自桩身不同部位的反射信息。
低应变动力检测所使用的力锤常用的是手锤、自由落锤和力棒,锤头材料有铁制、尼龙、塑料、硬橡胶等。用铁锤头激发得到的脉冲力持续时间短、力谱高频成份丰富,波长小,判断缺陷位置精确度高,对于浅层缺陷或短桩,可采用铁锤头、小质量手锤。而尼龙头、硬橡胶头等材料的锤或力棒激发得到的脉冲力低频成份丰富、频率低,持续时间长,传播深度深,适于检测深层缺陷或长大桩。对于大直径灌注桩,除应选择重锤加大能量冲击外,相应地要加大锤的直径使得锤与桩头的接触面积增大。
在实际使用中,检测人员因无法事先预知检测现场基桩的大小及缺陷类型,需要准备多种力锤,携带多把力锤非常不方便,亟需解决需要携带多种力锤以应对不同基桩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基桩低应变激振锤,具有多种锤头集合一体以灵活应对不同基桩,降低检测人员携带负担的效果。
本实用新型的上述实用新型目的是通过以下技术方案得以实现的:
一种基桩低应变激振锤,包括锤体、连接在锤体上的锤柄和多种可拆卸连接在锤体上的锤头,所述锤体内伸缩设置有用于旋接锤头的旋接机构,多种所述锤头开设有与旋接机构相契合的螺纹孔,所述锤体远离锤柄的面上固定有冲击头。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操作人员可将多种锤头分别旋接在旋接机构上,收纳锤体时,旋接机构收入锤体内减少锤体体积,有利于减少占用空间,同时锤体上冲击头可作为多一种选择以应对不同基桩需要,多种锤头和冲击头有利于灵活应对不同基桩,降低检测人员携带多个力锤的负担。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锤体的侧面开设有伸缩槽,所述旋接机构包括固定在伸缩槽内的限位片、穿设在限位片上的导向柱和连接在导向柱一端用于旋接锤头的螺块,所述导向柱远离螺块的一端设置有限位块,所述导向柱上位于限位块和限位片之间套设有弹簧,所述弹簧处于无压力状态下螺块预留有伸出伸缩槽以供锤头旋接的螺纹段。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需要旋接所需锤头时,操作人员将锤头的螺纹孔对准伸出伸缩槽的螺块,进而旋转锤头使得锤头向外拉出螺块,弹簧在限位块和限位片的限制下最终收缩至最小尺寸,此时完成锤头的旋接,有利于灵活伸缩螺块,减少锤体占地空间以方便检测人员携带。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螺块周壁上周向阵列有若干滑块,所述伸缩槽沿槽深方向开设有供滑块滑移连接的滑槽。
通过采用上述技术方案,当螺块沿伸缩槽向外伸出时,滑块同时在滑槽内滑移,滑槽有利于限制螺块在伸缩过程种旋转运动,提高螺块的旋接稳定性。
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设置为:所述锤体侧面位于所述伸缩槽的外圈设置有旋接垫片,所述旋接垫片远离锤体的面上设置有若干弹性凸块。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江苏亚道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未经江苏亚道建设工程检测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5001.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