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后向离心截面降阻型离心风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5849.6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37551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汉波;刘阳明;罗伟乐;梁燕好;覃万翔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F04D29/30 | 分类号: | F04D29/30;F04D29/66 |
代理公司: | 广州嘉权专利商标事务所有限公司 44205 | 代理人: | 左恒峰 |
地址: | 528300 广东省佛***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心 截面 降阻型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后向离心截面降阻型离心风叶,包括风轮和分布在风轮上的弧形叶片,所述弧形叶片的中线按照从所述风轮内侧到所述风轮外侧方向依次包括A、B、C、D、E、F、G;D点中线上的内切圆直径最大;改良后的风叶叶型,使得风轮工作时,风流的流线沿着叶片形状流出,减小流道中的阻力,使得风扇转动时内部流场更流畅,非常有利于抑制气流分离,提高气流的流动效率,有效地解决了风扇叶轮做功小及噪音大等问题。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离心风叶技术领域,特别是一种后向离心截面降阻型离心风叶。
背景技术
离心风叶在工作时,根据气流沿最小阻力途径流动的原理,气流是以接近于叶片入口角β1A的角度进入叶轮的流道。因此,就一定通风机而言,不论流量大小有何变化,叶片入口相对速度ω1总是无冲击地进入叶片。由于叶轮的流道是不理想,特别是通风机在非设计流量下工作时,叶道内的气流会产生附面层分离。至于分离区的位置和大小,于叶片的形状及入口冲角的大小有关,其中入口冲角i=β1A-β`。入口冲角不等于零时,叶道内附面层分离的情况。当i0时,叶片的工作边形成封闭的涡区,而在非工作边靠近叶轮出口处,由于气流速度剧降,也能产生漩涡。当i0时,叶片的非工作边出现附面层分离,随着流量的减小,此分离迅速增大,引起很大的涡流损失。这个过程直接影响风叶的出风效率,而目前常见的离心风叶正因为这个原因而造成能量损失和噪音问题。
发明内容
为了克服现有技术的不足,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后向离心截面降阻型离心风叶。
本实用新型解决其技术问题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
一种后向离心截面降阻型离心风叶,包括风轮和分布在风轮上的弧形叶片,所述弧形叶片的中线按照从所述风轮内侧到所述风轮外侧方向依次包括A、B、C、D、E、F、G;D点中线上的内切圆直径最大;所述弧形叶片中对应A~G各点处的内切圆直径y与相对A~G各点处的序数(x=1、2、…7)的函数关系为y=-0.6233x2+4.795x-K,其中K为0.9~2.1。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改良后的风叶叶型,使得风轮工作时,风流的流线沿着叶片形状流出,减小流道中的阻力,使得风扇转动时内部流场更流畅,非常有利于抑制气流分离,提高气流的流动效率,有效地解决了风扇叶轮做功小及噪音大等问题。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一步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立体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工作状态对比示意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测试结果对比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为了使本申请的目的、技术方案及优点更加清楚明白,以下结合附图及实施例,对本实用新型进行进一步详细说明。为透彻的理解本发明,在接下来的描述中会涉及一些特定细节。而在没有这些特定细节时,本发明创造仍可实现,即所属领域内的技术人员使用此处的这些描述和陈述向所属领域内的其他技术人员可更有效的介绍他们的工作本质。
参照图1、图2,一种后向离心截面降阻型离心风叶,包括风轮1和分布在风轮1上的弧形叶片2。
所述弧形叶片2的中线按照从所述风轮1内侧到所述风轮1外侧方向依次包括A、B、C、D、E、F、G。
D点中线上的内切圆直径最大。
A、B、C、D、E、F、G各点之间圆弧长度按照: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广东顺威精密塑料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5849.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