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高挂梁柱节点双工位对称作业专用吊笼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77668.7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1109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7-28 |
发明(设计)人: | 张宝科;黄祖根;梁利军;刘畅;王天野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F11/00 | 分类号: | B66F11/00;B66F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天协和诚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 31216 | 代理人: | 沈国良 |
地址: | 201900 *** | 国省代码: | 上海;3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梁柱 节点 双工 对称 作业 专用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高挂梁柱节点双工位对称作业专用吊笼,本专用吊笼的吊笼本体由底面向上设有凹口,行走制动机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底面的行走轮以及设于壳体内的驱动单元和制动单元,行走制动机构设于吊笼本体的凹口顶面,驱动单元驱动行走轮并带动壳体和吊笼本体移动,制动单元制动行走轮并停止壳体和吊笼本体移动,吊笼本体凹口两侧底面为作业工作平台,控制操作箱设于作业工作平台,控制操作箱面板设有驱动按键和制动按键并且采用电和/或气能源经驱动单元和制动单元分别控制行走轮。本专用吊笼优化了梁柱节点安全作业的防护性能,方便作业人员就近操作移动,提高装拆及移动的效率,并可循环周转使用,实现低成本、标准化安全作业。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高挂梁柱节点双工位对称作业专用吊笼。
背景技术
在工业厂房钢结构梁柱节点安装施工中,通常是采用搭设安全操作平台、悬挂作业吊笼、悬挂安全带或使用升降车等方式进行登高安装施工作业,诸多登高作业方式各有利弊,安全操作平台虽操作方便安全,但搭设、拆除工作量大且搭设高度受限;升降车使用方便但成本高,对使用场地具有一定要求,且与钢结构梁柱节点吊装用吊车形成立体交叉作业,不利于安全控制;悬挂安全带法虽简单易行但却不方便作业,作业用工具需随用随吊至作业点,用完须立即降至地面,配合及监管人员多,对高空作业人员的体力消耗也大,不利于作作人员的长时间高空滞留;而悬挂作业吊笼却因其占位小、操作方便灵活而备受作业人员的欢迎,而工地现场常用的作业吊笼虽制作简单、但却笨重不方便高空移位,对电动气动类工具的供源操作通常在地面由配合人员控制,因此占用资源多、管理衔接环节多,悬挂或移位作业吊笼时,不安全因素增多,不利于高效、安全作业。
发明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高挂梁柱节点双工位对称作业专用吊笼,本专用吊笼克服传统钢结构梁柱节点安装施工的缺陷,优化了梁柱节点安全作业的防护性能,方便作业人员就近操作移动,提高装拆及移动的效率,并可循环周转使用,实现低成本、标准化安全作业。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高挂梁柱节点双工位对称作业专用吊笼包括吊笼本体、行走制动机构和控制操作箱,所述吊笼本体由底面向上设有凹口,所述行走制动机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底面的行走轮以及设于壳体内的驱动单元和制动单元,所述行走制动机构设于所述吊笼本体的凹口顶面,所述驱动单元驱动所述行走轮并带动所述壳体和吊笼本体移动,所述制动单元制动所述行走轮并停止所述壳体和吊笼本体移动,所述吊笼本体凹口两侧底面为作业工作平台,所述控制操作箱分别设于所述吊笼本体凹口两侧的作业工作平台,所述控制操作箱面板设有驱动按键和制动按键并且采用电和/或气能源经所述驱动单元和制动单元分别控制所述行走轮。
进一步,所述吊笼本体包括间隔垂直布置的立杆以及连接于相邻立杆之间的横杆,所述吊笼本体底面为编织式作业工作平台。
进一步,本专用吊笼还包括工具储存箱,所述工具储存箱分别设于所述吊笼本体凹口两侧的的作业工作平台。
进一步,所述工具储存箱分层储存用于梁柱节点安装施工的电焊工具、气动工具和/或电动工具。
由于本实用新型高挂梁柱节点双工位对称作业专用吊笼采用了上述技术方案,即本专用吊笼包括吊笼本体、行走制动机构和控制操作箱,吊笼本体由底面向上设有凹口,行走制动机构包括壳体、设于壳体底面的行走轮以及设于壳体内的驱动单元和制动单元,行走制动机构设于吊笼本体的凹口顶面,驱动单元驱动行走轮并带动壳体和吊笼本体移动,制动单元制动行走轮并停止壳体和吊笼本体移动,吊笼本体凹口两侧底面为作业工作平台,控制操作箱设于作业工作平台,控制操作箱面板设有驱动按键和制动按键并且采用电和/或气能源经驱动单元和制动单元分别控制行走轮。本专用吊笼克服传统钢结构梁柱节点安装施工的缺陷,优化了梁柱节点安全作业的防护性能,方便作业人员就近操作移动,提高装拆及移动的效率,并可循环周转使用,实现低成本、标准化安全作业。
附图说明
下面结合附图和实施方式对本实用新型作进一步的详细说明: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二十冶集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77668.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