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污染土壤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实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0940.7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166073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13 |
发明(设计)人: | 俞果;蒋萍萍;刘杰;代俊峰;游少鸿;莫凌云;李洁月 | 申请(专利权)人: | 桂林理工大学 |
主分类号: | B09C1/10 | 分类号: | B09C1/10;B01D29/01 |
代理公司: | 北京轻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212 | 代理人: | 李昆蔚 |
地址: | 541004 广西壮*** | 国省代码: | 广西;45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污染 土壤 微生物 植物 联合 修复 实验 装置 | ||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污染土壤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实验装置,包括控制器和箱体,箱体内的下部设有转动轴;箱体的竖直上方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加液喷头,喷淋管的一端与喷淋泵连通,所述喷淋泵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喷淋箱连通,第一连接管上设有喷淋电磁阀,喷淋箱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水箱,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营养液箱,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流量电磁阀,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流量电磁阀;箱体内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倾斜设置的通风管,通风管一端连通通风装置,另一端设有第一排污阀,所述通风管上设有多个通风口。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即可完成微生物菌剂和铅和镉污染土壤的混合、完成加液,便于对土壤修复的试验观察。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污染土壤治理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污染土壤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实验装置。
背景技术
土壤污染是指人为活动产生的污染物进入土壤并积累到一定程度,引起土壤质量恶化,造成土壤的生态平衡受到破坏,并进而造成农作物中某些指标超过国家标准的现象。常用的土壤污染物如铜、铬、铅、锌等重金属离子和有机农药、酚类、油类、苯类等有机物,这些污染物质通过土壤进入作物,最终会影响人类健康和生存。
日前针对土壤重金属污染的修复方法主要有物理修复、化学修复、农业生态修复等。物理修复主要包括电动修复以及电热修复,化学修复主要为土壤热淋,由于物理修复及化学修复方法均有一定缺陷,植物修复及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成为重金属污染土壤修复方法的研究热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所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结构简单,操作方便,能方便对植物-微生物联合修复勿让土壤实验的污染土壤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实验装置。
本实用新型解决上述技术问题的技术方案如下:一种污染土壤微生物-植物联合修复实验装置,包括控制器和顶部设有开口的箱体,所述箱体内的下部设有水平设置的转动轴,所述转动轴的一端伸出所述箱体与减速电机的输出轴传动连接,所述转动轴上设有搅拌杆;所述箱体的竖直上方设有喷淋管,所述喷淋管上设有多个朝向所述箱体内的加液喷头,所述喷淋管的一端与喷淋泵的输出端连通,所述喷淋泵的输入端通过第一连接管与喷淋箱的底部连通,所述第一连接管上设有喷淋电磁阀,所述喷淋箱的顶端通过第二连接管连通水箱,所述喷淋箱的顶端通过第三连接管连通营养液箱,所述第二连接管上设有第一流量电磁阀,所述第三连接管上设有第二流量电磁阀;所述箱体内下部的内壁上设有倾斜设置的通风管,所述通风管位于水平高处的一端通过管道连通通风装置,所述通风管位于水平低端的一端伸出所述箱体且设有第一排污阀,所述通风管上设有多个通风口,所述通风口处设有用于防止土壤从所述通风口进入所述通风管的过滤网;所述控制器分别电连接且控制所述减速电机、所述喷淋泵、所述喷淋电磁阀、所述第一流量电磁阀、所述第二流量电磁阀、所述通风装置以及所述第一排污阀的开启和关闭。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通过控制器控制减速电机开启,减速电机带动搅拌轴转动从而对箱体内的铅和镉污染土壤和微生物菌剂进行充分搅拌,然后在土壤上种植耐铅和镉植物,通过控制器分别控制第一流量电磁阀、第二流量电磁阀、喷淋电磁阀以及喷淋泵的开启,实现向箱体内加入水和营养液,以供耐铅和镉植物的生长,实现了在铅和镉污染土壤中的微生物菌剂和植物联合修复土壤;通过控制器控制通风装置向倾斜设置的通风管内注入空气,以便向土壤中补充氧气以供微生物菌剂和耐铅和镉植物的生长需求;本实用新型操作方便,通过控制器的控制即可完成微生物菌剂和铅和镉污染土壤的混合、完成加水和加营养液,便于对土壤修复的试验观察。
在上述技术方案的基础上,本实用新型还可以做如下改进。
进一步,所述箱体内设有用于控制所述箱体内部温度的温度调节装置,所述控制器与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电连接用于控制所述温度调节装置的开启和关闭。
采用上述进一步方案的有益效果是:温度调节装置的设置能根据需要调节箱体内的温度,便于观察温度对污染土壤微生物-植物联和修复实验的观察。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桂林理工大学,未经桂林理工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0940.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便于移动的在线反冲洗过滤器
- 下一篇:一种新型的水利工程混凝土溜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