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2414.4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756394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3-23 |
发明(设计)人: | 王春生;陈俞涛;李志强 | 申请(专利权)人: | 西安交通大学 |
主分类号: | A61H3/02 | 分类号: | A61H3/02 |
代理公司: | 西安弘理专利事务所 61214 | 代理人: | 曾庆喜 |
地址: | 716000 陕*** | 国省代码: | 陕西;6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用于 骨折 行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包括下肢托,下肢托底部设置有支撑杆,下肢托一侧还设置有若干固定带,下肢托另一侧还设置有与固定带配合的搭扣;本实用新型对于小腿中下段及足部骨折患者可避免坐轮椅、扶双拐等对工作、生活造成的不便,无需扶拐行走,解放双手,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技术领域
本技术属于医用行走支具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
背景技术
下肢骨折患者行石膏固定或内固定术后常需卧床2~3个月,不能进行负重、行走锻炼。长期卧床时,患者骨折端处于静态张力状态,不利于骨折愈合,且易造成骨折晚期并发症如肌肉萎缩、骨质疏松等。而若患者在无保护措施下进行负重、行走锻炼,其骨折端应力就无法控制在安全范围内,容易造成骨折延迟愈合、骨折不愈合甚至内固定物断裂等。因此,许多人选择扶双拐用健侧下肢行走,患肢提起,达到避免骨折部位负重、同时非骨折肢体得到锻炼,避免肌肉萎缩、加快血液循环及利于骨折愈合的目的。
扶双拐需要一定的上肢力量,上、下肢配合需要一定技巧及适应性训练,站立或行走时双上肢被双拐占用不能从事其他活动,行走速度慢等,患者日常生活、工作严重受限,需要专人看护。因此,如何降低骨折对患者日常生活、工作的影响,使其生活能够自理,降低护理、经济成本,成为大众比较关注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使患者行走时来自地面的作用力能跨越骨折部位,通过支撑杆经膝部直接传递至大腿,无需扶拐,解放双手可用于提物及从事其他手工活动,同时达到小腿及足部骨折部位不负重、非骨折肢体得到锻炼的目的,有利于骨折愈合。可避免坐轮椅、扶双拐等对工作、生活造成的不便,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本实用新型所采用的技术方案是,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包括下肢托,下肢托底部设置有支撑杆,下肢托一侧还设置有若干固定带,下肢托另一侧还设置有与固定带配合的搭扣。
本实用新型的特点还在于:
其中下肢托为L型下肢托。
其中下肢托表面均匀设置有若干透气孔;
其中下肢托内侧还设置有棉布内衬;
其中下肢托与支撑杆之间还固定设置有与下肢托贴合的托板;
其中托板与支撑杆之间还设置有若干支撑板;
其中托板、支撑杆和支撑板三者之间呈三角状;
其中支撑杆的底部还套设有延长杆,延长杆底部还设置有橡胶垫;
其中支撑杆内侧的底部还设置有倒U型金属弹片,金属弹片底部两侧分别设置有弹珠,弹珠伸出支撑杆;
其中延长杆两侧还设置有与弹珠配合的若干卡孔。
本实用新型的有益效果是: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使患者行走时来自地面的作用力能跨越骨折部位,达到小腿及足部骨折部位不负重、非骨折肢体得到锻炼的目的,有利于骨折愈合。同时可解放双手可用于提物及从事其他手工活动,避免坐轮椅、扶双拐等对工作、生活造成的不便,日常生活能够自理。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的侧视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的主视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中支撑板与托板的连接结构图;
图4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中支撑板的结构图;
图5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用于骨折后的行走支具中延长杆的内部结构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西安交通大学,未经西安交通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2414.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脚踏式薄膜封口机
- 下一篇:一种门护栏自动回弹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