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烟气氧化脱硝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5325.5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640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李春晓;朱繁;邱明英;王建华;任乐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1D53/78 | 分类号: | B01D53/78;B01D53/56;B01D53/60 |
代理公司: | 北京三友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127 | 代理人: | 张德斌;闫加贺 |
地址: | 100176 北京市***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烟气 氧化 装置 | ||
1.一种烟气氧化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该装置包括氧化腔和与氧化腔连接的吸收腔;经氧化腔氧化后的烟气进入吸收腔进行吸收;
氧化腔内设有氧化液喷淋设备,吸收腔内设有吸收液喷淋设备;
氧化腔与吸收腔中至少一者内设有烟气紊流设备;
当氧化腔设有烟气紊流设备时,氧化腔的烟气紊流设备用以提升进入氧化腔的烟气在氧化腔内的紊乱程度;
当吸收腔设有烟气紊流设备时,吸收腔的烟气紊流设备用以提升进入吸收腔的烟气在吸收腔内的紊乱程度。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氧化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氧化腔的烟气紊流设备包括将氧化腔由上到下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的隔板以及上下贯穿整个氧化腔的中心柱;氧化腔的各腔室通过设置在中心柱上的格栅与中心柱连通,上下贯穿整个氧化腔的中心柱为中空结构;每个腔室内均设有所述氧化液喷淋设备,氧化腔烟气入口设于最底部腔室处;
吸收腔的烟气紊流设备包括将吸收腔由上到下分隔成至少两个腔室的隔板以及上下贯穿整个吸收腔的中心柱;吸收腔的各腔室通过设置在中心柱上的格栅与中心柱连通,上下贯穿整个吸收腔的中心柱为中空结构;每个腔室内均设有所述吸收液喷淋设备,吸收腔烟气入口设于最底部腔室处。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氧化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该装置进一步设有氧化液循环系统,氧化液循环系统包括设于氧化腔内的氧化液池以及与氧化液池连接的循环设备,氧化液池用以收集氧化腔内烟气处理后的氧化液,循环设备用以将氧化液池收集的氧化液输送至氧化液喷淋设备进行循环利用;
该装置进一步设有吸收液循环系统,吸收液吸收系统包括设于吸收腔内的吸收液池以及与吸收液池连接的循环设备,吸收液池用以收集吸收腔内烟气处理后的吸收液,循环设备用以将吸收液池收集的吸收液输送至吸收液喷淋设备进行循环利用。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烟气氧化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烟气氧化脱硝装置包括一脱硝塔本体,脱硝塔本体内设有氧化腔和与氧化腔连接的吸收腔,氧化腔位于吸收腔下部,烟气经氧化腔氧化后进入吸收腔进行吸收,然后经烟气出口排出脱硝塔本体;
氧化腔内设有氧化液喷淋设备以及烟气紊流设备;氧化腔的烟气紊流设备包括将氧化腔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的隔板以及上下贯穿整个氧化腔的中心柱;氧化腔的各腔室通过设置在中心柱上的格栅与中心柱连通,上下贯穿整个氧化腔的中心柱为中空结构;每个腔室内均设有所述氧化液喷淋设备,脱硝塔本体的烟气入口设于氧化腔的最底部腔室中;
吸收腔内设有吸收液喷淋设备以及烟气紊流设备,吸收腔的烟气紊流设备包括将吸收腔分隔成上下两个腔室的隔板以及上下贯穿整个吸收腔的中心柱;吸收腔的各腔室通过设置在中心柱上的格栅与中心柱连通,上下贯穿整个吸收腔的中心柱为中空结构;每个腔室内均设有所述吸收液喷淋设备;经氧化腔氧化处理后的烟气由吸收腔最底部腔室进入吸收腔;
脱硝塔本体设有双循环系统,分别为氧化液循环系统、吸收液循环系统;氧化液循环系统包括设于氧化腔内的氧化液池以及与氧化液池连接的循环设备,氧化液池用以收集氧化腔内烟气处理后的氧化液,循环设备用以将氧化液池收集的氧化液输送至氧化液喷淋设备进行循环利用;吸收液吸收系统包括设于吸收腔内的吸收液池以及与吸收液池连接的循环设备,吸收液池用以收集吸收腔内烟气处理后的吸收液,循环设备用以将吸收液池收集的吸收液输送至吸收液喷淋设备进行循环利用。
5.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烟气氧化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氧化腔的中心柱顶部设置有氧化液喷淋设备,烟气在中心柱中加速同时能够进一步被氧化液氧化;
吸收腔的中心柱顶部设置有吸收液喷淋设备,烟气在中心柱中加速同时能够进一步被吸收液氧化。
6.根据权利要求2或4所述的烟气氧化脱硝装置,其特征在于,
氧化腔的半径为氧化腔的中心柱的半径的3-5倍;
吸收腔的半径为吸收腔的中心柱的半径的3-5倍。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未经中冶京诚工程技术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5325.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土木工程用建筑支撑桩
- 下一篇:一种内外双开角度可调铰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