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大容量锂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7826.7 | 申请日: | 2019-11-26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52276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崔爱龙;江博;张杰;张华俊;张军;代志家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60L58/10 | 分类号: | B60L58/10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汪贵艳 |
地址: | 230601 安徽***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容量 锂电池 放电 控制系统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大容量锂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系统,包括整车控制输入回路、高压箱和由至少两个电池组模块并联成的大容量电池组,所述高压箱内部设有主控制器、DC‑DC电源模块,所述高压箱的外端设有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所述DC‑DC电源模块受控于整车控制输入回路为主控制器进行供电;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依次通过充电继电器、电池组模块、DC‑DC电源模块与整车控制输入回路连接,所述放电接口的正极依次通过第一放电继电器、电池组模块与DC‑DC电源模块、整车控制输入回路连接;所述充电接口、放电接口的负极均与DC‑DC电源模块连接。大容量电池组的随机布置,有效节约整车空间,能够满足多充电机对其同时进行充电,大大提高了充电电流,减少充电时间。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电池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大容量锂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系统。
背景技术
随着人们对环境的重视,新能源在各行各业得到迅速发展,一般工业性车辆具备灵活转向特性,整车结构紧凑,难以配置较大容量电池组。另外,即使配备大容量电池组后,大电流充电问题仍不能得到有效解决,导具备致大容量电池组的车辆充电时间长,容易接错充电接口,对电池组造成性能伤害。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大容量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系统,通过继电器进行多充电接口充电,增大了大容量锂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并有效地避免了大电流充电带来的热损耗问题,实现大容量电池组大倍率充电。
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大容量锂电池组充放电控制系统,包括整车控制输入回路、高压箱和由至少两个电池组模块并联成的大容量电池组,所述高压箱内部设有主控制器、DC-DC电源模块,所述高压箱的外端设有充电接口和放电接口,所述充电接口的数量是与电池组模块一一对应的;所述DC-DC电源模块受控于整车控制输入回路为主控制器进行供电;
所述充电接口的正极依次通过充电继电器、电池组模块、DC-DC电源模块与整车控制输入回路连接,所述放电接口的正极依次通过第一放电继电器、电池组模块、DC-DC 电源模块与整车控制输入回路连接;所述充电接口的负极、放电接口的负极均与DC-DC 电源模块连接;所述主控制器通过CAN通讯线与大容量电池组连接,所述整车控制输入回路上串接有常闭继电器;所述充电继电器、第一放电继电器、常闭继电器均与主控制器的信号端连接。
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池组模块包括电池组和从控制器,所述电池组并接在DC-DC电源模块的两端,在电池组与DC-DC电源模块之间串联有保险丝和电流传感器;所述从控制器与第二放电继电器的信号端连接,所述第二放电继电器的输出端通过充电继电器与充电接口的正极连接。
进一步方案,所述电池组模块之间通过CAN通讯线连接,充电接口之间通过CAN 通讯线连接,所述主控制器与从控制器之间、主控制器与充电接口之间均通过CAN通讯线连接。
本系统中整车控制输入回路是车辆自带的控制系统,将其与本实用新型的大容量电池组连接用于对DC-DC电源模块、主控制器发送控制信号。
本实用新型是以多个相同的电池组并联成电池组模块为基础,通过电池管理系统采集电池组模块的电压、电流等基本信息,控制由多个相同电池组模块并联组成的大容量锂电池组通过继电器进行多充电接口充电。多充电接口充电模式在未增加电池组模块电流情况下,增大了大容量锂电池组的充电电流,并有效地避免了大电流充电带来的热损耗问题,实现大容量电池组大倍率充电;另外,大容量锂电池组可分段实施控制部分电池组工作,有效解决多电池组并联导致放电容量减少问题。
所以与常规技术叉车相比:本实用新型可以实现大容量电池组的随机布置,有效节约整车空间;外置式高压箱布置,便于维修。另外,本系统能够满足多充电机对其同时进行充电,大大提高了充电电流,减少充电时间。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未经安徽合力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7826.7/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