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盘式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刷片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8163.0 | 申请日: | 2019-11-27 |
公开(公告)号: | CN212494078U | 公开(公告)日: | 2021-02-09 |
发明(设计)人: | 朱德金;孙俊成;李强;张学花;张磊华;李兆龙;刘子敬 | 申请(专利权)人: | 山东同大新能源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B08B1/02 | 分类号: | B08B1/02;B08B13/00;B08B15/04;H01M4/04;H01M10/058 |
代理公司: | 山东华君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7300 | 代理人: | 李艳 |
地址: | 261317 山东省*** | 国省代码: | 山东;37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新型 锂离子电池 极片刷片机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盘式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刷片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部设置有圆盘,圆盘是树立的循环式圆形转动结构,圆盘的中间部分设有齿轮,齿轮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带动圆盘转动,圆盘的外周上安装若干数量的极片夹,极片夹连接有气缸,极片夹固定在圆盘的外周,气缸可控制极片夹的夹爪张开或关闭。具有以下优点:可实现连续自动刷片作业,刷片作业的效率高成本低,增加了吸尘功能,能够及时清除灰尘和碎屑,提高了电池极片的刷片效果,设计紧凑简洁,结构合理,使用简单。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锂离子电池生产设备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盘式新型锂离子电池刷片机。
背景技术
锂电池包含锂离子电池,在现实生活中应用场景广泛,数码电子、工程机械、交通工具等,越来越改变人们工作生活。
锂离子电池生产过程中,极片分切后,会在边缘形成因分切形成的料粉,附着在极片边缘两侧,如不去除,将对电池造成严重的安全隐患,造成隔膜刺破、短路、发热、甚至严重时电池爆炸。所以必须通过一定步骤去除掉。目前锂电池制造行业中,常用的刷片方式有两种:一是全自动刷片机,因需关联前后工序,故设备投入大,不够灵活,不方便单独使用。二是手工刷片,缺点是人工操作时对极片有一定损坏几率,容易二次损坏极片,并且对人工长时间连续作业,容易疲劳,并且效率不高。另外对操作人员的臂展有一定要求,长极片需要拉伸长度较长,不利于手动作业。因此需设计一种即可连续作业,又可灵活控制的单体刷片机。
授权公告号“CN203760578U”、专利名称“一种新型的锂离子电池极片刷片机”的实用新型专利公开的刷片机包含支架、上往复装置、第一气缸、第一推杆、上刷辊、夹持装置、第二推杆、卸料装置、第二气缸、电机、机架、下刷辊、滑轨、工作台、上料装置、下往复装置,锂电池极片通过上料装置上料,夹持装置的夹头夹住极片沿滑轨向右滑动,当夹头夹住极片遮挡住传感器时,控制装置控制第一气缸将上刷辊下压,使得极片压在上刷辊、下刷辊之间,上往复装置、下往复装置在电机的带动下作往复动作,在此过程中,夹持装置带动极片缓慢右移,将极片清理干净,清理干净后,夹持装置右移,将干净的极片放置在卸料装置上,然后夹持装置复位,虽然实现了自动刷片操作,但是存在不能实现连续刷片作业,未设置吸尘装置,不能及时清除灰尘和碎屑,影响电池极片的质量的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技术问题是针对以上不足,提供一种盘式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刷片机,可实现连续自动刷片作业,刷片作业的效率高成本低,增加了吸尘功能,能够及时清除灰尘和碎屑,提高了电池极片的刷片效果,设计紧凑简洁,结构合理,使用简单。
为解决以上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采用以下技术方案:
一种盘式新型锂离子电池极片刷片机,包括工作台,工作台的上部设置有圆盘,圆盘是树立的循环式圆形转动结构,圆盘的中间部分设有齿轮,齿轮连接有驱动电机,驱动电机驱动齿轮带动圆盘转动,圆盘的外周上安装若干数量的极片夹,极片夹连接有第一气缸,极片夹固定在圆盘的外周,第一气缸可控制极片夹的夹爪张开或关闭。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竖面下部中间位置设有上刷辊和下刷辊,上刷辊和下刷辊连接有电机,其中上刷辊连接有气缸,气缸控制上刷辊的位置上下可调,下刷辊固定在工作台竖面上,上刷辊和下刷辊通过电机控制与极片行进方向反向运转。
进一步的,所述上刷辊和下刷辊的四周设置有半封闭式盒遮挡,半封闭式盒的下部设置为漏斗状,半封闭式盒的底部连接有真空吸尘管道11,刷后极片料粉通过真空吸尘管道11吸取出半封闭式盒。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左侧设有极片上料装置,极片夹从极片上料装置处夹持极片。
进一步的,所述极片上料装置放置极片的位置安装有接近开关,当极片夹靠近接近开关时,极片夹的夹爪张开。
进一步的,所述工作台的右部位置倾斜设置有接料槽,接料槽的倾斜角度为30-45°,接料槽上安装有接近开关。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山东同大新能源有限公司,未经山东同大新能源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8163.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耐高温碳化硅的生产反应釜
- 下一篇:一种电缆故障测试使用智能系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