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移动小吊车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89836.4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210181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2-08 |
发明(设计)人: | 刘德龙;姜全胜;张志松;刘守建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钢铁绿色城建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 |
主分类号: | B66D3/18 | 分类号: | B66D3/18;B66D3/26 |
代理公司: | 北京众达德权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0 | 代理人: | 原婧 |
地址: | 430415 湖北省武***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移动 吊车 | ||
本实用新型涉起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小吊车,包括:车架、起吊结构、第一支撑杆、吊绳;所述起吊结构包括:两个吊杆,所述两个吊杆中的第一吊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前端的左侧,所述两个吊杆中的第二吊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前端的右侧,所述第一吊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杆的另一端相接,且相接处设置有所述滑轮;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车架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起吊结构上;所述吊绳一端穿过所述滑轮连接吊钩,所述吊绳的另一端绕设于电机上,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车架上,进而节约人力资源,提高作业效率,避免造成安全事故。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起重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移动小吊车。
背景技术
现有在需要对大量的拱形瓦进行地面组装装配时,原始的操作方法是由至少四个人将该拱形瓦抬起,其中,两个人用螺栓将该拱形瓦固定,从而实现拱形瓦的地面组装装配。
由于拱形瓦单块的总重约为120KG,每组瓦由12块瓦组成,上下两组瓦要固定。如果按照上述的方法进行装配,不仅造成人力成本的增加,而且,效率比较低,更重要是人为装配还容易造成安全事故。
实用新型内容
鉴于上述问题,提出了本实用新型以便提供一种克服上述问题或者至少部分地解决上述问题的移动小吊车。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移动小吊车,包括:
车架、起吊结构、第一支撑杆、吊绳;
所述起吊结构包括:两个吊杆,所述两个吊杆中的第一吊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前端的左侧,所述两个吊杆中的第二吊杆的一端连接于所述车架前端的右侧,所述第一吊杆的另一端与所述第二吊杆的另一端相接,且相接处设置有所述滑轮;
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固定连接所述车架的中部,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起吊结构上;
所述吊绳一端穿过所述滑轮连接吊钩,所述吊绳的另一端绕设于电机上,所述电机固定于所述车架上。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包括:两个第一框架和两个第二框架,所述两个第一框架和所述两个第二框架固定连接形成框架结构。
进一步地,所述吊杆具体为直杆或具有一个弯折点的杆。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另一端固定连接于所述两个吊杆的相接处。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支撑杆的一端设置有两个以上的固定孔,另一端设置有一个固定孔。
进一步地,所述第一吊杆的一端通过第一活动连接件与所述车架前端的左侧连接,所述第二吊杆的一端通过第二活动连接件与所述车架前端的右侧连接。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还包括支撑腿,所述支撑腿包括位于所述框架结构底端左右两侧的前端支撑腿、以及位于所述框架结构底端的后端支撑腿。
进一步地,每个所述前端支撑腿均包括两个第二支撑杆,所述两个第二支撑杆中的各自一端相接呈V型,所述两个第二支撑杆的各自另一端均连接于所述框架结构底端。
进一步地,所述相接呈V型的两个第二支撑杆的相接处连接有车轮,所述后端支撑腿连接有万向轮。
进一步地,所述车架还包括把手,所述把手位于所述车架尾端。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一个或多个技术方案,至少具有如下技术效果或优点: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钢铁绿色城建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未经武汉钢铁绿色城建金属结构有限责任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89836.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