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杂交黄颡鱼节饲型鱼塘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0693.9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82503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5 |
发明(设计)人: | 潘庭双;江河;凌俊;段国庆;胡玉婷;周华兴;陈小雷;汪焕 | 申请(专利权)人: | 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 |
主分类号: | A01K63/00 | 分类号: | A01K63/00;A01K63/04 |
代理公司: | 苏州翔远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2251 | 代理人: | 王华 |
地址: | 230000 安***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杂交 黄颡鱼节饲型 鱼塘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杂交黄颡鱼节饲型鱼塘,包括鱼塘,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底部设有一圈挡料墙,所述池塘塘面设有和所述挡料墙对应的环形生态基,所述环形生态基四角通过固定绳和所述池塘的四角固定,所述环形生态基将塘面分为投料区和净水区,所述净水区的底部中央设有一排水平台,所述鱼塘的四角设有进水口,所述净水区中设有罗茨鼓风机,所述投料区中设有水车式增氧机。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生态基能够防止漂浮在水面的饵料飘向净水区,鱼塘底部的挡料墙能够阻挡沉淀的残饵随水流进入净水区,缩小饵料投放区的范围,节饲的同时能很好地控制残饵,避免污染水体,建设简单,成本低廉,适合推广。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水产养殖技术领域,特别涉及一种杂交黄颡鱼节饲型鱼塘。
背景技术
在传统的杂交黄颡鱼养殖中,随着杂交黄颡鱼的排泄物以及残饵的增多,水体中的氨氮逐步累积,毒性逐渐增强,会影响杂交黄颡鱼的生长。而传统养殖中,多采用大范围投饵,一方面造成饵料的大量浪费,另一方面对水体会造成污染。
解决上述问题需从两方面入手,一方面是饵料投放,另一方面则是水体更换。饵料投放需要从传统大范围投料转变成节饲型投喂,并且需要解决残饵难以清理,从而污染水体的问题。水体更换则是需要布置合适的进出水管道以及水体增氧设施。
有鉴于此,有必要设计一种小范围投饵,并且残饵不易扩散,方便清理残饵料,水体更换方便的杂交黄颡鱼节饲型鱼塘,以解决上述问题。
实用新型内容
为克服上述现有技术中的不足,本实用新型目的在于提供一种杂交黄颡鱼节饲型鱼塘。
为实现上述目的及其他相关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技术方案是:一种杂交黄颡鱼节饲型鱼塘,包括鱼塘,其特征在于,所述鱼塘底部设有一圈挡料墙,所述鱼塘塘面设有和所述挡料墙对应的环形生态基,所述环形生态基四角通过固定绳和所述鱼塘的四角固定,所述环形生态基将塘面分为投料区和净水区,所述净水区的底部中央设有一排水平台,所述鱼塘的四角设有进水口,所述净水区中设有罗茨鼓风机,所述投料区中设有水车式增氧机。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挡料墙的高度为水深的二分之一,所述投料区底部设有一斜坡,坡底靠近塘埂。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排水平台为倒立圆锥形,所述排水平台的正中央竖直设有第一排水管,所述第一排水管与所述鱼塘外周排水沟中竖直设置的第二排水管连通,所述第一排水管由多节PVC管连接而成,所述第一排水管管口覆以10目筛绢网,所述排水沟低于所述鱼塘底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进水口处设有双层过滤网,第一层过滤网采用10目筛绢网,第二层过滤网采用漏斗形40目筛绢网,所述进水口处还设有一开关阀门。
优选的技术方案为:所述罗茨鼓风机上设有断电报警器,所述水车式增氧机上设有溶氧监测设备。
由于上述技术方案运用,本实用新型具有的有益效果为:
1.本实用新型中的环形生态基能够防止漂浮在水面的饵料飘向净水区,而鱼塘底部的挡料墙能够阻挡沉淀的残饵随着进水口水流进入净水区,并且方便清理。
2.本实用新型中设有多个增氧设备,并且在水车式增氧机上连有一溶氧监测设备,能够保证水体溶氧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俯视图。
图2为本实用新型主视图。
以上附图中,1、鱼塘;2、挡料墙;3、固定绳;4、环形生态基;5、投料区;6、净水区;7、排水平台;8、进水口;9、罗茨鼓风机;10、水车式增氧机;11、斜坡;12、第一排水管;13、第二排水管;14、排水沟。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未经安徽省农业科学院水产研究所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0693.9/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复合贴材
- 下一篇:一种智能节电管理系统用组合式工具盛纳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