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系统的浅水人工湖生态修复结构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4975.6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709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1 |
发明(设计)人: | 盛晟;罗志逢;徐玲娥;李华斌;郦建锋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C02F3/32 | 分类号: | C02F3/32;A01G22/00;A01G22/60;A01K61/10;A01K61/51;A01K61/54;E02B3/02;E02B3/12 |
代理公司: | 浙江杭州金通专利事务所有限公司 33100 | 代理人: | 刘晓春 |
地址: | 310014***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系统 浅水 人工湖 生态 修复 结构 | ||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浅水人工湖生态修复结构,包括:在原人工湖旁设置沼生人工湿地,以及,在原人工湖的入湖口处设置的植物栅;经修复后的人工湖的周围设有围堰,而将人工湖和人工湿地分开;在人工湖的底部在清淤后铺设有种植土,并在湖底种植有水下森林;在人工湖中设置喷泉曝气机;围堰中高含水率底泥种植水生植物,围堰顶部密植地被植物,边坡密植挺水植物。本实用新型能够有效地削减人工湖外部面源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提升湖区生态景观效果。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系统的浅水人工湖生态修复结构。
背景技术
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和人居生活环境的提高,人们日益意识到园区水系对调节小气候、美化景观、保护生物多样性的重要作用。为此,建设方日益将打造园区景观水系作为公共活动园区、校区、办公园区、住宅园区等建设的亮点,相关案例越来越多。
然而,由于建设方对生态构建技术和水污染控制技术研究的不足,国内园区水系往往存在水质恶化、生态系统退化等问题,生态景观效果大打则扣。尤其是作为园区水系核心的景观湖——浅水人工湖,由于水体流速缓慢、换水周期较长等原因,问题更加突出。
目前广泛采用的浅水人工湖生态修复技术主要有三类:一是物理方法,即通过工程措施,进行机械除藻、疏挖底泥、引水稀释等,但往往治标不治本,只能作为对付突发性水体污染的应急措施;二是化学方法,如加入化学药剂杀藻、加入铁盐促进磷的沉淀、加入石灰脱氮等,但花费大,并易造成二次污染;三是生物—生态方法,如放养控藻型生物、构建人工湿地和水生植被,这是当前的研究热点,但目前国内采用的生物—生态方法往往是单项技术的运用或简单的组合,尚缺乏一个系统的浅水人工湖生态修复与功能重建的技术体系。
实用新型内容
为解决园区浅水人工湖水质恶化和生态系统退化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系统的浅水人工湖生态修复结构,能够有效地削减人工湖外部面源污染,提高水体自净能力,恢复生物多样性,增强生态系统功能稳定性,提升湖区生态景观效果。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的一种系统的浅水人工湖生态修复结构,其技术方案为:
一种系统的浅水人工湖生态修复结构,其特征在于包括:
在原人工湖旁设置沼生人工湿地,以及,在原人工湖的入湖口处设置的植物栅;经修复后的人工湖的周围设有围堰,而将人工湖和人工湿地分开;
在人工湖的底部在清淤后铺设有种植土,并在湖底种植有水下森林;
在人工湖中设置喷泉曝气机;
围堰中高含水率底泥种植水生植物,围堰顶部密植地被植物,边坡密植挺水植物。
进一步地,入湖口设置的植物栅构采用密植的挺水植物。
进一步地,人工湿地中的底泥为对人工湖底部进行30cm~50cm厚淤泥清除后送入所形成。
沼生湿地所处的位置为人工湖修复前淤塞或基本淤塞的湖湾处。
进一步地,根据水质在线监测数据,当水中溶氧量小于阈值时,曝气装置开启。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湖的底部在清淤后,先被消毒,在消毒后的底泥上铺设所述种植土。
进一步地,沉水植物的种植面积为湖面面积的45%~60%。
进一步地,经修复的坡岸中,大部分采用草坡入水自然驳岸,部分冲刷严重区段采用松木桩驳岸,松木桩驳岸的长度不超过总驳岸长度的30%。
进一步地,所述人工湖秋冬平均水深控制在1.0~1.2m,春夏平均水深控制在1.2~1.5m。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未经中国电建集团华东勘测设计研究院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4975.6/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