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离网式光伏供电系统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5910.3 | 申请日: | 2019-11-28 |
公开(公告)号: | CN210640828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5-29 |
发明(设计)人: | 陈建国 | 申请(专利权)人: | 甘肃光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2S10/20 | 分类号: | H02S10/20;H02J7/35;H02J13/00 |
代理公司: | 上海华诚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1300 | 代理人: | 崔巍 |
地址: | 730314 甘肃省*** | 国省代码: | 甘肃;6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离网式光伏 供电系统 | ||
本实用新型实施例公开的一种离网式光伏供电系统,蓄电池组可以存储PERC双面双玻发电组件的电能,并通过逆变器逆变输出为负载端供电,通过蓄电池组为负载端供电,其输出电压更加稳定,此外,通过移动终端控制GPRS远程开关来控制电炕板,在用户远离室内而忘记关闭电炕板时,则可以利用移动终端基于GPRS通信协议远程控制GPRS远程开关的闭合与断开,从而达到了远程控制电炕板的目的,即使用户远离室内而忘记关闭电炕板时,也无需返回室内关闭电炕板,并能够及时远程关闭电炕板,避免了电炕板消耗过多电能,以及避免了浪费用户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力技术领域,尤其涉及一种离网式光伏供电系统。
背景技术
PERC(Passivated Emitterand Rear Cell,PERC)电池的技术因铝浆用量、弯折率低、发电增益高、环保性高以及可靠性高的优点在光伏发电领域被广泛采用,PERC电池可以采用单晶硅或者多晶硅作为基体,其在弱光的条件下就能够达到正常发电量。随着自然环境的污染程度的加重和资源的枯竭,节能和环保问题成为人们重点关注的对象,发展新能源成为解决环境污染问题和资源枯竭问题的重要途径,电炕板引起节能环保的优点在取暖领域得到了广泛的应用。目前接通电炕板是由用户在室内按压开关接通电炕板,当用户远离室内时,若忘记关闭电炕板,则会导致电炕板耗能,造成不必要的资源浪费,若用户再返回室内关闭电炕板,则会浪费用户大量的时间。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解决现有技术中忘记关闭电炕板再返回至室内关闭电炕板浪费用户时间和资源浪费的问题。因此,本实用新型提供一种离网式光伏供电系统,避免了资源浪费以及节省了用户的时间,提升了用户体验感。
为解决上述问题,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公开了一种离网式光伏供电系统,包括:PERC双面双玻发电组件,所述PERC双面双玻发电组件用于进行光伏发电;
蓄电池组,所述蓄电池组与所述PERC双面双玻发电组件连接,用于对所述PERC双面双玻发电组件的电能进行储存;
逆变器,所述逆变器与所述蓄电池组连接,用于对所述蓄电池组的输出电流进行逆变输出以为用户侧的电炕板供电;
GPRS远程开关,所述GPRS远程开关接入所述蓄电池组、所述逆变器和所述电炕板的供电回路中;
移动终端,所述移动终端与所述GPRS远程开关基于GPRS通信协议进行通讯,以控制所述GPRS远程开关断开或闭合,以选择接通或断开所述电炕板与所述蓄电池组的供电回路。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蓄电池组包括多节胶体蓄电池,各节所述胶体蓄电池相串联构成所述蓄电池组。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PERC双面双玻发电组件包括多晶硅。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多晶硅包括8栅多晶片。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PERC双面双玻发电组件通过MTTP太阳能控制器的控制为所述蓄电池组充电,即所述MTTP太阳能控制器分别与所述PERC双面双玻发电组件和所述蓄电池组连接。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电炕板由配电盒、基板、绝缘板、石墨烯电热膜、保护层和防滑层;
所述配电盒与所述逆变器的电能输出口连接,所述基板、所述绝缘板、所述石墨烯电热膜、所述保护层和所述防滑层形成叠层,所述基板位于所述石墨烯电热膜的下方,所述石墨烯电热膜位于所述绝缘板的下方、所述绝缘板位于所述保护层的下方,所述保护层位于所述防滑层的下方。
进一步地,本实用新型的实施方式中,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具体通过MTTP太阳能控制器的控制为所述储能装置充电,即所述MTTP太阳能控制器分别与所述光伏发电组件和所述储能装置连接。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甘肃光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未经甘肃光能新能源科技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591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