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利用棘轮效应的运动软体机器人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097470.5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6153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7 |
发明(设计)人: | 张振亚;冯蕾;董升 | 申请(专利权)人: | 宁波工程学院 |
主分类号: | B25J9/06 | 分类号: | B25J9/06;B25J9/10 |
代理公司: | 宁波奥圣专利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33226 | 代理人: | 何仲 |
地址: | 315016 浙*** | 国省代码: | 浙江;33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利用 棘轮 效应 运动 软体 机器人 装置 | ||
1.一种利用棘轮效应的运动软体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多个横向依次连接的具有水平伸缩弹性的柔性框架,相邻的所述的柔性框架之间、前端所述的柔性框架的前端端部和尾端所述的柔性框架的尾端端部均设置有双电磁片,所述的双电磁片为两个相互独立的电磁片,两个所述的电磁片同轴设置且沿所述的柔性框架的中心轴对称分布,前后相邻的所述的电磁片之间极性相反,同一侧所述的电磁片通过柔性导线串联连接,尾部两侧的电磁片上分别设置有用于控制相应侧所述的电磁片通电与断电时间间隔的控制电路板,所述的柔性框架的外周固定设置且均匀分布有若干个具有尖端结构的楔形角,所述的楔形角的顶角为20-40度且朝后方倾斜。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棘轮效应的运动软体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柔性框架采用橡胶或硅胶制作而成,所述的柔性框架的最小直径为2 cm且其最大直径为5 cm,所述的柔性框架的个数为5-20个且依次连接后的整体长度为10-20 cm。
3.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棘轮效应的运动软体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控制电路板为循环定时闪灯IC芯片。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棘轮效应的运动软体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所述的楔形角采用耐磨材料制备而成,所述的楔形角与水平面之间的夹角为10-80度。
5.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一种利用棘轮效应的运动软体机器人装置,其特征在于:前端所述的电磁片上设置有照明灯和摄像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宁波工程学院,未经宁波工程学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097470.5/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新型高效收卷加捻一体机
- 下一篇:烛式过滤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