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PCB多板堆叠的接插件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0490.3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456005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08 |
发明(设计)人: | 郑立君;孙聪 | 申请(专利权)人: | 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 |
主分类号: | H01R12/71 | 分类号: | H01R12/71;H01R13/02;H01R13/46;H01R13/629;H01R13/621;H01R13/627;H01R24/00 |
代理公司: | 南京纵横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32224 | 代理人: | 董建林;徐瑛 |
地址: | 430000 湖北省武汉市东湖新技术开*** | 国省代码: | 湖北;42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pcb 堆叠 插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PCB多板堆叠的接插件,包括公接插件和母接插件,公接插件的一端固设有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的公座,所述母接插件上设有所述公座的形状相适配的沉槽母座;公接插件上设有公接插针用于连接公座和PCB,母接插件上设有母接插针用于连接母座和PCB,公座可插入母座中并通过螺纹连接进行固定。当两个接插件同时使用时,一块PCB的两侧连接有相互垂直且一上一下的两个公接插件,且公座的横截面为等边直角三角形,公座分别插入两个母座中,从而连接三块PCB,并且使连接有两个公接插件的PCB可沿45°方向斜向上拔出或插入。本实用新型使得PCB之间的安装和分离更加方便快速,同时保证了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利于两块PCB之间的电流和信号的传输。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电子技术领域,具体涉及一种PCB多板堆叠的接插件。
背景技术
PCB,即印制电路板,是一种重要的电子部件,它是电子元器件的支撑体,是电子元器件电气连接的载体,一块PCB作为整机的一个组成部分,一般不能构成一个电子产品,必然存在对外连接的问题。PCB之间进行连接时需要电器连接,一般采用接插件进行连接,用于传输电流或信号。
传统的接插件中母座为直插或者弯角90度与公座进行连接,中国专利CN207834728U公开了一种接插件,其技术方案要点包括母座本体和公座本体,所述公座本体的一侧设有卡接板,所述卡接板下端远离公座本体的一面固定有卡块,所述母座本体上设有与卡接板配合的卡槽,所述卡槽上方设有与母座本体可拆卸连接的限位板,当母座本体与公座本体连接时,所述限位板可与母座本体连接并使卡块无法从卡槽中滑出。然而该接插件仍然不便于公座的插入和拔出,并且将所述接插件用于连接PCB时,当同一块PCB上有两个垂直布置的插针或者母座安装后,该PCB不便于拔出,不利于后期对该PCB的维护。
发明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的缺陷,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PCB多板堆叠的接插件,该接插件不仅可保证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利于电流和信号的传输,同时也方便PCB的插入与拔出,便于安装以及对PCB的维护。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技术方案如下:
一种PCB多板堆叠的接插件,包括公接插件和母接插件,所述公接插件的一端面上固设有公座,所述公座的横截面为直角三角形,所述母接插件上开设有沉槽,形成母座,所述母座与所述公座的形状相适配;
所述公接插件上设有公接插针,所述公接插针一端与所述公座的直角边连接,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与PCB连接,所述母接插件上设有母接插针,所述母接插针一端连接所述母座,另一端为自由端,可与PCB连接。
由于所述母座与所述公座的形状相适配,因此可通过将所述公座插入所述母座的沉槽中,从而将两块PCB连接起来。该连接方式使得拔出和插入更加方便,沿着公座1的直角边水平拔出和插入,也可以沿着公座1的斜边斜向拔出和插入,便于PCB之间的安装连接以及取下PCB进行维护,同时该连接方式也保证了连接处的接触面积,利于两块PCB之间的电流和信号的传输。
优选地,所述公接插针和所述母接插针的为竖直插针或直角插针。
优选地,所述公座与所述母座相接触的直角边上设有设有三角形的凸起,所述母座上设置有凹槽,所述凸起可嵌入所述凹槽中并在所述凹槽中滑动。该凸起可嵌入凹槽中,凹槽对凸起的阻挡可避免公座从母座中滑出,从而使公座和母座连接更紧固。同时凸起可在凹槽内滑动,从而可斜向将公座从母座中取出。
优选的,所述公接插件和所述母接插件通过螺栓紧固。公接插件和母接插件两侧设置有相同的螺纹孔,安装螺丝使螺丝贯穿螺纹孔,从而将公接插件和母接插件紧固在一起,保证两块PCB之间紧密的连接,提高固定的稳定性。
优选地,所述接插件可单独使用,也可多个同时使用,即一块PCB上可设置一个所述接插件与一块PCB连接,同时一块PCB上也可设置多个所述接插件从而可同时连接多块PCB。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未经武汉资联虹康科技股份有限公司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0490.3/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