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石墨金属复合降阻抗蚀通用接地体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1041.0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858914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1-03 |
发明(设计)人: | 金怡芳;刘建华;金宝秀 | 申请(专利权)人: | 金怡芳;刘建华 |
主分类号: | H01R4/66 | 分类号: | H01R4/66;H01R11/11 |
代理公司: | 北京华智则铭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11573 | 代理人: | 李树祥 |
地址: | 474500 河南省*** | 国省代码: | 河南;4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石墨 金属 复合 阻抗 通用 接地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石墨金属复合降阻抗蚀通用接地体,包括不锈钢槽体,不锈钢槽体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设置有底板,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过滤感应电磁波的滤波装置,不锈钢槽体的外部设置有散泄电流装置,本实用新型的紧固点和主要构件均能受到保护,使整体结构耐潮湿、耐酸碱、抗腐蚀,使得安装环境不受气侯环境条件的限制,并且整体结构无毒、无害,其具有较低的电阻率,良好的热稳定性,抗大电流冲击的电容器式的结构,适用超高压电气设备接地工程安装使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接地装置,具体的说,涉及一种可降低接地电阻值,热稳定性优良,耐腐蚀,具有过滤感应电磁冲击波功能的石墨金属复合降阻抗蚀通用接地体,属于电气接地技术领域。
背景技术
目前石墨金属复合抗蚀接地体因其优良的散泄电流性能而广泛应用在电力设备防护领域。
而我国目前使用的多种石墨金属复合抗蚀降阻接地体,如金属电极体外部设置树脂型防腐导电涂料和胶粘剂膜层,粘贴石墨扁片、设置石墨线体的产品、卷压石墨纸的产品、压制降阻模块的产品、不锈钢包铝板电极的产品、连接方式为插接式的产品和其焊接点涂刷溶剂型防腐蚀涂料的产品。
上述产品都有接地功能,但在生产制造和实用过程中存在着不同程度上的问题,如在金属电极体外部设置树脂型防腐导电涂料和胶粘剂膜层产品,其树脂型防腐导电涂料和胶粘剂作为有机高分子聚合物是一种良好的绝缘体,阻碍电流外泄,易导致大电流反击事故,同时提高了接地电阻值,且有机物易受大电流冲击的高温中烧蚀分解、剥离脱落、失效,不能有效保护金属不受腐蚀,且涂料和胶粘剂中有毒,易挥发、污染环境,且易燃易爆、产生安全隐患;同时在石墨扁片和石墨线体中生产制造过程中添加了绝缘的玻璃纤维和水溶性丙稀胶粘剂,上述物质均为绝缘体,电阻率大,热稳定性差,如在170KA大电流冲击2S后样品烧断变形产生安全隐患,且不耐水分子的分解和稀释,如其样品在室温下浸泡二天后,60%的样品体分解成碎片状,仅剩下玻璃纤维,导电的石墨鳞片剥离脱落漂浮迁移,造成导电截面减小,散泄电流和降阻功能降低,尤其在高电阻土壤中安装使用时其串联的水平接地体数量需要加大一倍,才能达标,需用并联的方式才能达标,但成本太高了,增加成本50%,不实用,且上述石墨扁片和石墨线体在金属体外部都是缠绕圆圈状,产生的电阻抗大,易使电流涡流反击。
在金属体外外部压制的降阻模块体产品需要用水长期养护,在低温环境下降阻模块体易冻碎损坏,进一步增加养护成本,同时复杂的结构使得其搬运安装施工不方便。
在金属体外部卷压石墨纸层的产品,石墨纸层在金属外部呈套桶状,易导致电流涡流,电阻抗大,且保护外壳不坚固,易挤压损坏。
上述产品的焊点采用溶剂型防锈漆的防腐工艺,排放有毒苯物,污染环境,且易燃易爆,产生安全隐患。并且在漆膜中,易产生众多针孔毛眼,渗透腐蚀介质,焊点易受腐蚀损坏,使用寿命短。
不锈钢包铝板电极体的产品,其内部的铝板电极体裸露,不固定、呈散体状,易活动,接触电阻大、发热,热稳定性差,不耐大电流冲击,如在180KA电流冲击2S时,其内部铝板电极体溶化变形损坏,且外部粘贴的石墨扁片和设置的石墨线体都烧的脱落损坏,树脂型防腐涂料和胶粘膜也随之烧蚀剥离损坏,并且该类产品焊接点和螺接点均裸露在外,无保护,易受腐蚀损坏,使用寿命短。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要解决的主要技术问题是提供一种可降低接地电阻值,热稳定性优良,耐腐蚀,具有过滤感应电磁波功能的石墨金属复合降阻抗蚀通用接地体。
为解决上述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
石墨金属复合降阻抗蚀通用接地体,包括不锈钢槽体,不锈钢槽体的内部靠近底端的位置设置有底板,底板的上方设置有用于过滤感应电磁波的滤波装置,不锈钢槽体的外部设置有散泄电流装置。
以下是本实用新型对上述技术方案的进一步优化: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金怡芳;刘建华,未经金怡芳;刘建华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1041.0/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