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竹笋自动采收机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3921.1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0983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18 |
发明(设计)人: | 梁健;刘秀欢 | 申请(专利权)人: | 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 |
主分类号: | A01D11/02 | 分类号: | A01D11/02;A01D33/00;A01D33/10;B62D55/08 |
代理公司: | 广州市华学知识产权代理有限公司 44245 | 代理人: | 黄磊 |
地址: | 510635 广*** | 国省代码: | 广东;4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竹笋 自动 采收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竹笋自动采收机,包括采收机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定点装置、采割装置、输送装置、储存装置和行驶装置,所述定点装置位于所述采割装置的前方,所述采割装置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下方,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储存装置连接,所述储存装置位于所述本体的顶部,所述行驶装置位于所述本体的底部;所述定点装置包括多个定点组件,所述定点组件包括支撑架、手柄和挖土铲头,所述手柄与所述挖土铲头360°旋转连接。采用本实用新型进行竹笋采收时,通过各个装置之间的机械电动化的协同合作,可以实现定位采割,输送储存一体化,采割效率高,且更加安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一种农产品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竹笋自动采收机。
背景技术
世界上有1000多种竹子,方竹为中国独有,中国的方竹,重庆南川占了近43%。竹笋做出的菜肴,美味可口,人们很是喜欢。但是,竹笋主要生长在地势崎岖的山上或者竹林里面,比如南川方竹就是生长在悬崖顶上。因此,采收竹笋对农户是个挑战。大山深处挖笋的人每天行走在悬崖边,还要背着近百斤重物,而向上登顶的悬崖木梯有三层,一层比一层危险。
如果利用机器进行采摘,可能需要人为控制方向,或者采用区域识别定位才能准确确定竹笋的方向;竹笋的外形为圆锥状,外表附着较厚的茎叶和尖刺,容易使采收者的手受伤;为了竹笋下一季度仍能生长,竹笋采收时要注意不能伤到竹笋的根部,采收完成后还要用泥土将根部埋好;竹笋采收完毕后必须尽快对其进行保鲜,否则会影响竹笋后期加工的口感等问题。如此繁琐的采收过程,许多挖笋工人为了加快采收的速度,往往会投机取巧,不注意竹笋后期的生长,使得竹笋的产量逐渐降低。由于人工采收的数量有限,而竹笋属易氧化植物,不能长时间暴露在空气中,采收下来的新鲜竹笋一般只能在空气中存放30分钟,30分钟后要对其进行化学保鲜,否则会严重影响竹笋的质量。所以,工人需要在一定的时间内冒着生命危险来回奔波于崎岖的山路竹林。
因此,设计一种竹笋自动采收机以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改变落后低效率、不安全、低产量的采收方式是具有重要意义的。
实用新型内容
针对现有技术中存在的技术问题,本实用新型的目的是:提供一种竹笋自动采收机,以代替传统的人工操作方式,改变落后低效率、不安全、低产量的采收方式。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通过下述技术方案实现:包括采收机本体,所述本体包括定点装置、采割装置、输送装置、储存装置和行驶装置,所述定点装置位于所述采割装置的前方,所述采割装置位于所述输送装置的下方,所述输送装置与所述储存装置连接,所述储存装置位于所述采收机本体的顶部,所述行驶装置位于所述采收机本体的底部;
所述定点装置包括多个定点组件,所述定点组件包括支撑架、手柄和挖土铲头,所述手柄与所述挖土铲头360°旋转连接。
上述的竹笋自动采收机中,所述定点组件的数量为三个,且三个所述支撑架呈三角形,相邻两个所述支撑架的交点处设有所述手柄。
上述的竹笋自动采收机中,所述采割装置包括栓头、刀杆和割笋组件,所述刀杆设于所述栓头的内侧,所述刀杆与所述割笋组件360°旋转连接;
所述割笋组件包括多个割笋刀,且相邻两个所述割笋刀之间的夹角为90°。
上述的竹笋自动采收机中,所述输送装置包括第一输送带、第二输送带和第三输送带,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底部设有滚轮,所述第三输送带的一端通过所述第二输送带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一端连接,所述第三输送带的另一端通过挡板与所述第一输送带的另一端连接;
所述输送装置的前端设有喷头。
上述的竹笋自动采收机中,所述储存装置包括储料箱、第一隔板、第二隔板、弹簧、第一导流管、第二导流管和第三导流管;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未经广东水利电力职业技术学院(广东省水利电力技工学校)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3921.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金属屋面檐口滴水结构
- 下一篇:一种可拆卸式撑脚结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