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颅骨固定钛夹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6312.1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534742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9-22 |
发明(设计)人: | 张剑宁;程岗;李彦腾;魏铂沅;董超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 |
主分类号: | A61B17/68 | 分类号: | A61B17/68 |
代理公司: | 北京和信华成知识产权代理事务所(普通合伙) 11390 | 代理人: | 胡剑辉 |
地址: | 100048***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颅骨 固定 | ||
本实用新型属于颅骨手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颅骨固定钛夹。包括左固定夹和右固定夹,所述左固定夹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第一上夹柄和第一下夹柄;所述右固定夹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固定夹两侧的朝向与左固定夹相反的2组右夹柄;所述右夹柄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固定夹两侧的上部的第一右夹柄和设置在左固定夹两侧的下部的第二右夹柄;所述第一上夹柄为弹性夹柄;所述第一上夹柄在不受力时保持水平。对颅骨的固定更加稳固,操作使用更加便捷,在手术时对患者创伤更小。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属于颅骨手术技术领域,特别是涉及一种新型颅骨固定钛夹。
背景技术
目前开颅手术后颅骨固定,是使用有小孔的钛板,并配合使用颅骨螺钉对颅骨及颅骨骨瓣进行连接或固定。钛板配合颅骨螺钉方式固定,需要使用螺丝刀、螺钉盒等工具,手术操作既不方便,又存在螺钉掉落在颅内的风险;手术时间长也增加了颅内感染的机率。现有技术中还没有公开使用更加便捷,在固定过程中对患者创伤更小的颅骨固定钛夹。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提供了一种新型颅骨固定钛夹。
为了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的具体技术方案是:一种颅骨固定钛夹,包括左固定夹和右固定夹,所述左固定夹包括设置在中间的第一上夹柄和第一下夹柄;所述右固定夹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固定夹两侧的朝向与左固定夹相反的2组右夹柄;所述右夹柄包括对称设置在左固定夹两侧的上部的第一右夹柄和设置在左固定夹两侧的下部的第二右夹柄;所述第一上夹柄为弹性夹柄;所述第一上夹柄在不受力时保持水平。
进一步的,第一上夹柄活动折叠固定在第一右夹柄的中间;第一上夹柄内侧端两侧设置有向两侧突出的弹簧轴,第一上夹柄上弹簧轴的内侧设置有转轴孔;颅骨固定钛夹中心与第一上夹柄连接处,设置有卡接槽;所述卡接槽两侧壁上对称设置有用于卡接弹簧轴的凹槽;转轴穿过转轴孔后固定在卡接槽内侧端的两侧壁上。
进一步的,第一上夹柄外侧端头为向下弯曲的弧形结构。
本实用新型相比现有技术的有益效果是:通过左右设置的左固定夹和右固定夹来固定夹持在开裂颅骨两侧,从而实现将颅骨上下左右进行固定;通过将第一上夹柄设计成在不受力时保持水平的状态,且将其设计成弹性柄,从而在固定时将其上扳,卡入固定后在松开即可实现固定,操作更加方便,相比在手术过程中再将其压弯,对患者创伤更小;通过将第一上夹柄设计成可活动调节的活动结构,从而在术前将第一上夹柄拉起使其保持竖直状态,在手术完成后将其向下按压,使其卡接在卡接槽内固定,操作更加便捷,手术创伤更小。
附图说明
图1是本实用新型的结构示意图。
图2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未组装时的结构示意图。
图3是本实用新型的一种变形组装后的结构示意图。
具体实施方式
下面将结合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附图,对本实用新型实施例中的技术方案进行清楚、完整地描述,显然,所描述的实施例仅仅是本实用新型一部分实施例,而不是全部的实施例。基于本实用新型中的实施例,本领域普通技术人员在没有做出创造性劳动前提下所获得的所有其他实施例,都属于本实用新型保护的范围。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总医院第六医学中心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6312.1/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硅砂库加热装置
- 下一篇:一种高效率浮力矿石分拣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