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健康节能电水炉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6927.4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704279U | 公开(公告)日: | 2020-10-20 |
发明(设计)人: | 刘尊洋;叶庆;豆贤安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 |
主分类号: | A47J31/00 | 分类号: | A47J31/00;A47J31/46 |
代理公司: | 合肥天明专利事务所(普通合伙) 34115 | 代理人: | 金凯 |
地址: | 230000 *** | 国省代码: | 安徽;34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健康 节能 电水炉 | ||
本实用新型公开了一种健康节能电水炉,包括有加热室、储水室和净水系统;所述加热室包括有进水阀一、出水阀一以及连通储水室的管路,该管路上安装有进水阀二,所述储水室包括有水龙头和出水阀二,所述出水阀二的出水端口和出水阀一的出水端口均连通至排水口;所述净水系统包括有两路管路支线,一路所述管路支线上设置有进水阀四,另一路所述管路支线上设置有净水组件和进水阀三。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加热室和储水室分离的结构形式,并结合净水系统实现对饮用水预净化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饮用水质安全,同时结合多个阀门的协同开合可完成多种模式下的使用,实现了高效的换水、清理和加热的作用,避免了管道沉积水和隔夜开水的饮用。
技术领域
本实用新型涉及保温电水炉技术领域,具体为一种健康节能电水炉。
背景技术
随着生活质量不断提高,现今社会的上班一族对生活品质的要求也是节节攀高。目前,在饮水健康方面有两个问题已经引起人们关注,一方面管道长时间静止沉积的自来水会与金属管壁及水龙头产生水化反应,形成金属污染水,加之自来水中残留的微生物也可能大量繁殖,导致停用自来水后管道内的沉积水饮用不健康;另一方面烧开后的隔夜水由于在壶体内长时间静置,会存在保温问题以及隔夜水不健康的饮用问题。因此,家庭饮水时,一般每天烧新鲜开水,或只在需要饮用时才烧开水,并且早晨在烧水之前,先要将水龙头中停用一夜的沉积水排掉,以解决上述两个问题。但是目前市面上广泛使用的开水炉等相关设备尚不能自动解决上述问题,因此需设计一种具有自动换水、清理功能的健康节能电水炉。
实用新型内容
本实用新型的目的在于提供一种健康节能电水炉,以解决上述背景技术中提出的问题。
为实现上述目的,本实用新型提供如下技术方案:一种健康节能电水炉,包括有加热室、储水室和净水系统;
所述加热室包括有进水阀一、出水阀一以及连通储水室的管路,该管路上安装有进水阀二,所述进水阀一的进水端口连接有净水系统;
所述储水室包括有水龙头和出水阀二,所述出水阀二的出水端口和出水阀一的出水端口均连通至排水口;
所述净水系统包括有两路管路支线,且两路所述管路支线的进水端口均连通有进水口,其各自的出水端口均连通至进水阀一,一路所述管路支线上设置有进水阀四,另一路所述管路支线上设置有净水组件和进水阀三,且所述进水阀三的进水端口与进水口相连,出水端口与净水组件的进水端口相连,所述净水组件的出水端口连通至进水阀一的进水端口。
所述储水室包括有外壳层和内胆层,所述外壳层和内胆层之间形成有真空隔层。
所述出水阀一、出水阀二、进水阀一、进水阀二、进水阀三和进水阀四均电性连接有控制器。
所述出水阀一、出水阀二、进水阀一、进水阀二、进水阀三和进水阀四均为相同结构的电磁阀。
所述加热室的储水容积小于储水室的储水容积。
所述加热室的储水容积是储水室的储水容积的三分之一。
所述净水组件可拆卸连接在管路支线上。
由上述技术方案可知,本实用新型通过采用加热室和储水室分离的结构形式,并结合净水系统实现对饮用水预净化的作用,有效的提高了饮用水质安全,同时结合多个阀门的协同开合可完成多种模式下的使用,实现了高效的换水、清理和加热的作用,避免了管道沉积水和隔夜开水的饮用,有效的提高了饮水质量。
附图说明
图1为本实用新型结构示意图。
图中:1加热室、2储水室、21外壳层、22内胆层、23真空隔层、3控制器、4进水阀一、5出水阀一、6出水阀二、7排水口、8水龙头、9进水阀二、10进水口、11净水组件、12进水阀三、13进水阀四。
具体实施方式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未经中国人民解放军国防科技大学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6927.4/2.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手持式削树皮机
- 下一篇:座舱照明电位器电路、座舱照明控制装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