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实用新型]一种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有效
申请号: | 201922107111.3 | 申请日: | 2019-11-29 |
公开(公告)号: | CN211262650U | 公开(公告)日: | 2020-08-14 |
发明(设计)人: | 蒋坤;吴凯;吴烈苏;刘森;闫万方;吴晋鹏 | 申请(专利权)人: | 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 |
主分类号: | G01M9/00 | 分类号: | G01M9/00 |
代理公司: | 中国航天科技专利中心 11009 | 代理人: | 臧春喜 |
地址: | 100074 *** | 国省代码: | 北京;11 |
权利要求书: | 查看更多 | 说明书: | 查看更多 |
摘要: | |||
搜索关键词: | 一种 亚跨超 风洞 导弹 模型 喷管 横向 喷流 试验装置 | ||
1.一种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包括:导弹模型(1)、喷管体(2)、支杆(3)、天平(4)、天平座(5)和紫铜管(6);
支杆(3)和喷管体(2)采用法兰形式密封连接;天平座(5)固定在喷管体(2)内腔中;天平(4)的一端安装在天平座(5)上,另一端与导弹模型(1)连接;紫铜管(6)的一端与喷管体(2)的内套的尾端焊接,另一端与支杆(3)的侧面焊接。
2.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导弹模型(1),包括:弹体头部(101)、弹体后段(102)和喷管罩(103);其中,弹体后段(102)的前端设置有螺纹Ⅰ(1021)和锥孔Ⅰ(1023);
弹体后段(102)通过锥孔Ⅰ(1023)与天平(4)的另一端配合连接;弹体头部(101)通过螺纹Ⅰ(1021)与弹体后段(102)连接;喷管罩(103)通过金属胶粘接在弹体后段(102)的内表面上。
3.根据权利要求2所述的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弹体后段(102)通过螺钉Ⅰ(8)和垫片(9)与天平(4)拉紧固定。
4.根据权利要求1所述的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喷管体(2),包括:内套(201)、外套(202)和喷管(203);其中,内套(201)的前端设置有支撑盘(2011)、后段设置有支撑肋(2012)、尾端设置有圆柱孔(2013);外套(202)的前端沿周向均布有三个圆孔Ⅰ(2021)、后端设置有法兰盘Ⅰ(2022);
内套(201)通过支撑盘(2011)与外套(202)焊接固定,并通过支撑肋(2012)支撑所述支撑盘(2011);内套(201)通过圆柱孔(2013)与紫铜管(6)的一端连接;喷管(203)安装在圆孔Ⅰ(2021)内,并通过焊接方式连接;喷管体(2)通过法兰盘Ⅰ(2022)与支杆(3)密封连接。
5.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杆(3),包括:设置在侧壁上的与中心线成60°的圆孔Ⅱ(303)、设置在侧面上的沟槽(304)和设置在尾端的螺纹Ⅱ(305);
支杆(3)通过圆孔Ⅱ(303)与紫铜管(6)连接,以将紫铜管(6)固定在支杆(3)内;保护天平(4)的外引线铺设在沟槽(304)内;支杆(3)通过螺纹Ⅱ(305)与高压气源连接。
6.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杆(3),还包括:设置在前端的法兰盘Ⅱ(301);
法兰盘Ⅱ(301)与法兰盘Ⅰ(2022)通过螺钉Ⅱ(12)连接。
7.根据权利要求6所述的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O形橡胶密封圈(11);
O形橡胶密封圈(11)设置在法兰盘Ⅱ(301)与法兰盘Ⅰ(2022)的连接处,以实现支杆(3)与喷管体(2)的密封连接。
8.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支杆(3),还包括:设置在中间的通气管道(302);
试验时,支杆(3)尾端通过螺纹Ⅱ(305)与高压气源连接,气流经支杆(3)中间的通气管道(302)进入喷管体(2)的内套(201)与外套(202)之间的空腔内,最后由喷管(203)喷出。
9.根据权利要求4所述的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天平座(5)的前端设置有法兰盘Ⅲ(501)、内腔中设置有锥孔Ⅱ(502);
天平(4)通过楔子安装在锥孔Ⅱ(502)中;法兰盘Ⅲ(501)通过螺钉(10)与支撑盘(2011)连接,以将天平座(5)固定在喷管体(2)内腔中。
10.根据权利要求5所述的亚跨超风洞导弹模型多喷管横向喷流试验装置,其特征在于,还包括:电缆罩(7);
电缆罩(7)扣于支杆(3)的沟槽(304)上,以保护天平(4)的外引线。
该专利技术资料仅供研究查看技术是否侵权等信息,商用须获得专利权人授权。该专利全部权利属于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未经中国航天空气动力技术研究院许可,擅自商用是侵权行为。如果您想购买此专利、获得商业授权和技术合作,请联系【客服】
本文链接:http://www.vipzhuanli.com/pat/books/201922107111.3/1.html,转载请声明来源钻瓜专利网。
- 上一篇:一种双电电磁阀
- 下一篇:一种环境检测用生化培养箱